第四百一十章 秦汉最大的区别
赵括在南郡和南阳郡领略到了与中原截然不同的景色与文化。
南阳郡的郡守唤作辛梧,赵括不是很喜欢他,辛梧同样也是靠着自己的军功做到了如今的的位置上,可是在赵括看来,这个人有些太在意自己,或者说,这个人有些自私,当然,自私并不是过错,只是赵括还是不太喜欢他而已。这位太守为了拿到第一的名次,可谓是无所不用。
为了显示出他在位时南阳的牲畜增加,他居然偷偷授意各地的官吏,不许百姓宰杀牲畜为食,而为了增加产粮,他也是非常苛刻的管理南阳,南阳的百姓只是他往上爬的台阶而已。他还自以为是,认为赵括看不出这些事情来,奈何,赵括在来到南阳的第一天,他就发现了这里的区别。
最初,他本以为这是南北的差距,是因为风土不同的缘故,他看到道路上的百姓拖着疲惫的身躯,官吏们在耕地里来往忙碌,还有些敬佩这里的官吏,可是当他看到越来越多的疲民之后,他感觉到了一些奇怪,这种情况在宛县最是严重,虽然看起来耕地无数,道路恒通,人人遵守律法,可是在这里的百姓,脸上的忧愁也太多了些。
这是秦国所独有的特点,秦国的制度能让百姓活下去么?答案是肯定的,可是秦国的制度能让百姓觉得幸福吗?这倒是未必,当然,活下去就是最大的幸福,可若是活得太压抑,那也不是什么好事。在咸阳等地还好,因为赵括的影响,加上吕不韦所想要改变的想法,韩非的帮助,已经逐步放开了对百姓的一些限制。
聚集在一起聊天不再被视为犯罪,朋友们互相开玩笑打闹不会被剃掉胡须,外出散步只要不离开乡就不算犯罪。
这对长期生活在压抑里的秦人而言,还是非常不错的,他们有些时候可以聚集起来玩游戏,也不会被抓走...但是在南阳,情况并不是这样,大概是辛梧知道赵括不会喜欢自己的管理方式,故而从赵括来到南阳的时候,他就开始想办法来转移赵括的注意力,他派出官吏来迎接赵括,为赵括介绍各地的情况。
事实上,赵括的路程都是被提前定好的,赵括所要前往的地方都是进行了“幸苦打扮”的,只是,赵括仁义却并不愚笨,他笑呵呵的与百姓们聊天,当他发现自己无论说什么,这里的百姓都能对答如流,甚至不假思索的抢答的时候,赵括就意识到了不对,什么时候秦国的百姓都有了这样的水平???
看着眼前的乐土,赵括固执的上车前往其他地方,官吏们根本拦不住他,这么一走,赵括才看到了真正的南阳郡,南阳郡的治理太过苛刻,比咸阳还要苛刻!甚至,赵括听闻了太守为了修建道路而累杀百姓的事情,只是,这还是不能惩罚,因为在秦国的徭役过程中,随时都会有人意外死去,秦国的律法规定对这些意外身亡的人的家人给与补偿,可是没有规定对征发者的处罚。
赵括所看到的这些,都让他从心底里不喜欢这位自私暴力的太守,太守做的很好,南阳郡也很繁荣,可是这样的繁荣似乎跟本地的百姓没有任何的关系,赵括在道路上听到最多的就是叹息声...而在各郡之中,南阳郡的自杀人数似乎也是最多的...赵括见到了这位自私的太守。
辛梧是个很节俭的人,看起来也是一脸正气,浓眉大眼。
吕不韦很看重他,在秦国南部地区,他大概是最受秦王和吕不韦喜爱的人,他对赵括也非常的客气,可以说没有半点失礼的地方,拉着赵括坐下来,就要设宴款待赵括,若是二十年前,赵括还是年轻的时候,只怕他就要掐着对方的脖颈教他一些道理,可是如今,赵括已经不再像年少时那样的冲动了。
赵括坐在上位,众人吃着饭,赵括看向了辛梧,他问道:“廷尉府送来的新律,在南阳,您大概是最先知道的吧?”
幸梧点着头,微笑着说道:“的确是这样。”
“那廷尉府废除禁止百姓聚集,外出,交友这些新规定,您大概也是知道的?”
“我当然知道。”,辛梧认真的说道:“这些时日里,南阳并没有因为聚集,游荡,闲聊而被抓起来的百姓,这些事情,郡丞可以带您去查看。”,赵括有些无奈,的确是没有被抓起来的,可是也没有敢聚集外出的百姓...赵括一直认为,交友是最好的娱乐方式,在如今的时代,严厉的治理百姓不能说是错误的,只是,哪怕是让他们能够一家人出去散散步呢?
哪怕允许几个年轻人坐在一起聊聊天呢?
赵括生长在赵国,赵国的百姓过的很贫穷,在小小的马服内,大家却过的很开心,有帮助大家修东西的杜,有帮助驱逐鬼神的平公,大家互帮互助,在结束了一整天的繁忙之后,孩子们在道路上玩耍,年轻人则是角抵,或者聊起曾见过的女孩,老人们坐在一起吹嘘着自己的孩子们。
在秦国,赵括就不曾见过这样的场景。
首先,这些行为在秦国是犯法的,其次,秦国有连坐法,秦国的律法规定,一个里内有人犯法,他的邻居若是没有及时举发他,就要连坐...家里丈夫犯法,妻不告发就要连坐...为了避免连坐,大家平日里都是暗自提防,小心翼翼,别说什么乡邻人情,就是你晚上去小便,你邻居可能都会惊醒,然后偷偷看你是不是要做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
秦国这样的制度好吗?当然好,自从商君施行连坐法,检举法,分责法之后,秦国治安大好,没有人再敢胡作非为,百姓们老老实实的,不敢聚集起来谈论秦国制度的不好,不敢成为朋友来庇护对方,就连夫妻也是小心翼翼的,生怕自己说错话,就被家里人给告发到官府去。
这就让秦国与其他国家截然不同,赵括来到秦国之后,将饭菜端到邻居家里,看到邻居们惊恐的眼神,他就发现两个国家的不同...秦国不太鼓励这样的串门...赵括与吕不韦就此谈论,两人都认为,这样的苛刻的管理适合战争时期,可是不太适用于太平岁月,两人就因此打开了一些缺口,给与百姓最基本的娱乐活动,允许他们外出,聚集,交友。
减少律法的条条框框,不至于因为几句牢骚就被抓起来修长城。
将律法的惩罚内容改为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n... -->>/> 这样小小的变化,在老秦人的土地上所产生的影响却是巨大的,最初,百姓也不敢出来,到后来,他们小心翼翼的出去散步,互相拜访,渐渐的,他们也就不再像从前那样拘束,在乡野县城,常常能见到几个老头坐在一起吹嘘自己当初跟武安君作战的功勋,吹嘘自己儿子的爵位。
只是在南阳,原先的情况没有半点的好转。
辛梧玩了一个文字游戏,律法是不再禁止,而他的做法就是不禁止,可是也不鼓励。赵括便也不再顾及,直接将自己沿途所看到的说了出来,他说道:“您在南阳做的还是不错的,耕地不断的增加,道路平坦...四通八达,可问题是,作为南阳的太守,您应该要像父母那样对待南阳的百姓...”
“我们开垦耕地是为了让百姓们有充足的农田,修建道路也是为了方便大众...”,赵括不能请求这个时代的官吏将百姓们当作父母来看待,但是起码该将百姓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啊,都说汉朝继承了秦的制度,而唯一不同的是,汉朝在施行律法治理的同时,加入了一些道德关怀。
汉朝最先成立了对待孤儿寡母,贫苦百姓的救济制度,对官吏的要求是爱民,然后才是才干,汉朝的太守们但凡是被人称赞,史书留名的,都有一个共同点,当他们离开的时候,百姓们聚集在一起,哭着送别,请求他留下来,汉朝的太守们将百姓对自己的喜爱和支持当作是最高的荣誉。
可是在秦国,嘿,你这个黔首还敢呼朋唤友的离开乡里聚集在一起送人?来人啊,抓起来剃胡子!!
所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就是这样一个道理,这就是汉朝对比秦朝的一种进步,赵括如今想要做的,就是推动这种进步,如今开始渐渐放开对百姓的太多限制,等到战争结束之后,就可以通过宣讲道德,普讲律法的形式,实现“本以霸王道杂之”的政治体系。
秦汉相隔那么近,可是政治差别真的是十分巨大,看似两者的制度都是一样的,可实际上,两者所要求的东西完全不同,秦国是彻头彻尾的律法治国,不讲半点人情味,官吏们紧皱着眉头,所有的一切都是秩序井然,就如冰冷的秦兵马俑那样,皱着眉头,看着前方,等待着君王的命令。
带着一种强烈的震撼,而继承了他制度的汉朝,汉朝的最高治国理念却是孝,汉朝每一代天子的谥号都是要加孝字,以表现汉朝是以孝治理国家。最初的汉朝,似乎并没有这样的想法,他们只是废除了秦的苛刻治理,给与百姓们修养的时日,没有开始自己的治国理念,直到一位温和的年轻人从代来到长安,继承了天子之位。
他为人和善,重视孝道,告诫官吏们以民为主,告诉他们要得到百姓的尊重,节俭朴素,接见年老的百姓,起身为这些庶民行礼,那一刻,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们愣住了,他们头一次知道,原来有君王可以如此爱护他们,他的一生,讲究一个以德服人,勤勉治政,哪怕在逝世之前,也是叮嘱大臣们,别守孝了,孝期就改成三天吧,别耽误百姓农桑啊,别浪费东西祭祀自己啊...
故而,当他逝世的时候,中原土地上,头一次,百姓们真情实意的嚎啕大哭,在他的后代治理时期,民怨沸腾,可是只是因为他的缘故,百姓们选择原谅,毕竟是他的孙子啊。叛军四处屠杀,挖掘坟墓,却也不敢去打扰他的安宁,绕道离开。
这就是两个王朝最大的不同之处,也只有如此,才能开辟一个长达数百年的大一统王朝。
赵括认真的劝说辛梧,赵括看到辛梧不以为然的样子,他又说道:“我在桃山与荀子谈论治理国家的问题。”,果然,赵括这么一开口,不只是辛梧,就是其余官吏也都变得认真了起来,当初的桃山之论,在如今也是影响巨大。赵括似是回忆的说道:“荀子说:马在拉车时受惊了狂奔,那么君子就不能安稳的坐在车中;老百姓在政治上受惊了乱干,那么君子就不能稳坐江山。”
“马拉车时候受到了惊吓,那就没有比使它安静下来更好的了;老百姓在政治上受到惊吓,那就没有比给他们恩惠更好的了。”
“我问他,给与百姓恩惠的道理。”
“荀子说:选用贤能的人,提拔忠厚恭谨的人,提倡孝顺父母、友爱兄长,收养孤儿寡妇,补助贫穷的人,像这样那么老百姓就安于政治了。老百姓安于政洽,然后君子才能安居上位。荀子说: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载船,水也能翻船。所以统治人民的君主,要想安定,就没有比调正好政策、爱护人民更好的了。”
“我询问他,提倡道德的办法。”
“荀子说:尊崇礼义,推崇品德高尚的人。推崇品德高尚的人不是为了治国,是为了在百姓之间提倡这样的道德,而治理国家还是需要使用有才能的人。”
“您如今是南阳的太守,要代替君王来治理这里,您本身就是个有才能的人,故而,我希望您也能重视道德教化,若是为了政绩和治理南阳的功劳,就不断的压榨百姓,那就不能算作是有才干的人。”,赵括说着,忽然,对于启蒙教材,他又有了一些想法,就在他思索的时候,辛梧俯身一拜,说道:“受教。”
赵括点了点头,脑海里却迅速浮现了三字经这些启蒙教材,这些启蒙教材大多都是宣讲道德的,自己是否也能编出一份类似的教材呢?原文肯定是不能用的,不然第一句出来,李斯和荀子的那些门徒估计就要来找自己理论了。
【看书福利】送你一个现金红包!关注vx公众【书友大本营】即可领取!
随后,赵括一方面在这里编订启蒙教材,一方面却盯着辛梧整顿对南阳的管理办法。
辛梧心里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赵括要对这些庶民如此关心...不过,赵括的爵位比他高,既然没有办法糊弄他,那就按着他说的做吧,说不定还能以此改变自己在他眼里的印象,从而得到他的举荐呢。
ps:汉朝那位君王说的当然就是孝文皇帝,也是我最喜欢的君王,我一直都很想写他那个时代,可是又担心自己写不好,玷污了心里的偶像。
今天三更。 展开全部内容
南阳郡的郡守唤作辛梧,赵括不是很喜欢他,辛梧同样也是靠着自己的军功做到了如今的的位置上,可是在赵括看来,这个人有些太在意自己,或者说,这个人有些自私,当然,自私并不是过错,只是赵括还是不太喜欢他而已。这位太守为了拿到第一的名次,可谓是无所不用。
为了显示出他在位时南阳的牲畜增加,他居然偷偷授意各地的官吏,不许百姓宰杀牲畜为食,而为了增加产粮,他也是非常苛刻的管理南阳,南阳的百姓只是他往上爬的台阶而已。他还自以为是,认为赵括看不出这些事情来,奈何,赵括在来到南阳的第一天,他就发现了这里的区别。
最初,他本以为这是南北的差距,是因为风土不同的缘故,他看到道路上的百姓拖着疲惫的身躯,官吏们在耕地里来往忙碌,还有些敬佩这里的官吏,可是当他看到越来越多的疲民之后,他感觉到了一些奇怪,这种情况在宛县最是严重,虽然看起来耕地无数,道路恒通,人人遵守律法,可是在这里的百姓,脸上的忧愁也太多了些。
这是秦国所独有的特点,秦国的制度能让百姓活下去么?答案是肯定的,可是秦国的制度能让百姓觉得幸福吗?这倒是未必,当然,活下去就是最大的幸福,可若是活得太压抑,那也不是什么好事。在咸阳等地还好,因为赵括的影响,加上吕不韦所想要改变的想法,韩非的帮助,已经逐步放开了对百姓的一些限制。
聚集在一起聊天不再被视为犯罪,朋友们互相开玩笑打闹不会被剃掉胡须,外出散步只要不离开乡就不算犯罪。
这对长期生活在压抑里的秦人而言,还是非常不错的,他们有些时候可以聚集起来玩游戏,也不会被抓走...但是在南阳,情况并不是这样,大概是辛梧知道赵括不会喜欢自己的管理方式,故而从赵括来到南阳的时候,他就开始想办法来转移赵括的注意力,他派出官吏来迎接赵括,为赵括介绍各地的情况。
事实上,赵括的路程都是被提前定好的,赵括所要前往的地方都是进行了“幸苦打扮”的,只是,赵括仁义却并不愚笨,他笑呵呵的与百姓们聊天,当他发现自己无论说什么,这里的百姓都能对答如流,甚至不假思索的抢答的时候,赵括就意识到了不对,什么时候秦国的百姓都有了这样的水平???
看着眼前的乐土,赵括固执的上车前往其他地方,官吏们根本拦不住他,这么一走,赵括才看到了真正的南阳郡,南阳郡的治理太过苛刻,比咸阳还要苛刻!甚至,赵括听闻了太守为了修建道路而累杀百姓的事情,只是,这还是不能惩罚,因为在秦国的徭役过程中,随时都会有人意外死去,秦国的律法规定对这些意外身亡的人的家人给与补偿,可是没有规定对征发者的处罚。
赵括所看到的这些,都让他从心底里不喜欢这位自私暴力的太守,太守做的很好,南阳郡也很繁荣,可是这样的繁荣似乎跟本地的百姓没有任何的关系,赵括在道路上听到最多的就是叹息声...而在各郡之中,南阳郡的自杀人数似乎也是最多的...赵括见到了这位自私的太守。
辛梧是个很节俭的人,看起来也是一脸正气,浓眉大眼。
吕不韦很看重他,在秦国南部地区,他大概是最受秦王和吕不韦喜爱的人,他对赵括也非常的客气,可以说没有半点失礼的地方,拉着赵括坐下来,就要设宴款待赵括,若是二十年前,赵括还是年轻的时候,只怕他就要掐着对方的脖颈教他一些道理,可是如今,赵括已经不再像年少时那样的冲动了。
赵括坐在上位,众人吃着饭,赵括看向了辛梧,他问道:“廷尉府送来的新律,在南阳,您大概是最先知道的吧?”
幸梧点着头,微笑着说道:“的确是这样。”
“那廷尉府废除禁止百姓聚集,外出,交友这些新规定,您大概也是知道的?”
“我当然知道。”,辛梧认真的说道:“这些时日里,南阳并没有因为聚集,游荡,闲聊而被抓起来的百姓,这些事情,郡丞可以带您去查看。”,赵括有些无奈,的确是没有被抓起来的,可是也没有敢聚集外出的百姓...赵括一直认为,交友是最好的娱乐方式,在如今的时代,严厉的治理百姓不能说是错误的,只是,哪怕是让他们能够一家人出去散散步呢?
哪怕允许几个年轻人坐在一起聊聊天呢?
赵括生长在赵国,赵国的百姓过的很贫穷,在小小的马服内,大家却过的很开心,有帮助大家修东西的杜,有帮助驱逐鬼神的平公,大家互帮互助,在结束了一整天的繁忙之后,孩子们在道路上玩耍,年轻人则是角抵,或者聊起曾见过的女孩,老人们坐在一起吹嘘着自己的孩子们。
在秦国,赵括就不曾见过这样的场景。
首先,这些行为在秦国是犯法的,其次,秦国有连坐法,秦国的律法规定,一个里内有人犯法,他的邻居若是没有及时举发他,就要连坐...家里丈夫犯法,妻不告发就要连坐...为了避免连坐,大家平日里都是暗自提防,小心翼翼,别说什么乡邻人情,就是你晚上去小便,你邻居可能都会惊醒,然后偷偷看你是不是要做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
秦国这样的制度好吗?当然好,自从商君施行连坐法,检举法,分责法之后,秦国治安大好,没有人再敢胡作非为,百姓们老老实实的,不敢聚集起来谈论秦国制度的不好,不敢成为朋友来庇护对方,就连夫妻也是小心翼翼的,生怕自己说错话,就被家里人给告发到官府去。
这就让秦国与其他国家截然不同,赵括来到秦国之后,将饭菜端到邻居家里,看到邻居们惊恐的眼神,他就发现两个国家的不同...秦国不太鼓励这样的串门...赵括与吕不韦就此谈论,两人都认为,这样的苛刻的管理适合战争时期,可是不太适用于太平岁月,两人就因此打开了一些缺口,给与百姓最基本的娱乐活动,允许他们外出,聚集,交友。
减少律法的条条框框,不至于因为几句牢骚就被抓起来修长城。
将律法的惩罚内容改为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n... -->>/> 这样小小的变化,在老秦人的土地上所产生的影响却是巨大的,最初,百姓也不敢出来,到后来,他们小心翼翼的出去散步,互相拜访,渐渐的,他们也就不再像从前那样拘束,在乡野县城,常常能见到几个老头坐在一起吹嘘自己当初跟武安君作战的功勋,吹嘘自己儿子的爵位。
只是在南阳,原先的情况没有半点的好转。
辛梧玩了一个文字游戏,律法是不再禁止,而他的做法就是不禁止,可是也不鼓励。赵括便也不再顾及,直接将自己沿途所看到的说了出来,他说道:“您在南阳做的还是不错的,耕地不断的增加,道路平坦...四通八达,可问题是,作为南阳的太守,您应该要像父母那样对待南阳的百姓...”
“我们开垦耕地是为了让百姓们有充足的农田,修建道路也是为了方便大众...”,赵括不能请求这个时代的官吏将百姓们当作父母来看待,但是起码该将百姓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啊,都说汉朝继承了秦的制度,而唯一不同的是,汉朝在施行律法治理的同时,加入了一些道德关怀。
汉朝最先成立了对待孤儿寡母,贫苦百姓的救济制度,对官吏的要求是爱民,然后才是才干,汉朝的太守们但凡是被人称赞,史书留名的,都有一个共同点,当他们离开的时候,百姓们聚集在一起,哭着送别,请求他留下来,汉朝的太守们将百姓对自己的喜爱和支持当作是最高的荣誉。
可是在秦国,嘿,你这个黔首还敢呼朋唤友的离开乡里聚集在一起送人?来人啊,抓起来剃胡子!!
所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就是这样一个道理,这就是汉朝对比秦朝的一种进步,赵括如今想要做的,就是推动这种进步,如今开始渐渐放开对百姓的太多限制,等到战争结束之后,就可以通过宣讲道德,普讲律法的形式,实现“本以霸王道杂之”的政治体系。
秦汉相隔那么近,可是政治差别真的是十分巨大,看似两者的制度都是一样的,可实际上,两者所要求的东西完全不同,秦国是彻头彻尾的律法治国,不讲半点人情味,官吏们紧皱着眉头,所有的一切都是秩序井然,就如冰冷的秦兵马俑那样,皱着眉头,看着前方,等待着君王的命令。
带着一种强烈的震撼,而继承了他制度的汉朝,汉朝的最高治国理念却是孝,汉朝每一代天子的谥号都是要加孝字,以表现汉朝是以孝治理国家。最初的汉朝,似乎并没有这样的想法,他们只是废除了秦的苛刻治理,给与百姓们修养的时日,没有开始自己的治国理念,直到一位温和的年轻人从代来到长安,继承了天子之位。
他为人和善,重视孝道,告诫官吏们以民为主,告诉他们要得到百姓的尊重,节俭朴素,接见年老的百姓,起身为这些庶民行礼,那一刻,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们愣住了,他们头一次知道,原来有君王可以如此爱护他们,他的一生,讲究一个以德服人,勤勉治政,哪怕在逝世之前,也是叮嘱大臣们,别守孝了,孝期就改成三天吧,别耽误百姓农桑啊,别浪费东西祭祀自己啊...
故而,当他逝世的时候,中原土地上,头一次,百姓们真情实意的嚎啕大哭,在他的后代治理时期,民怨沸腾,可是只是因为他的缘故,百姓们选择原谅,毕竟是他的孙子啊。叛军四处屠杀,挖掘坟墓,却也不敢去打扰他的安宁,绕道离开。
这就是两个王朝最大的不同之处,也只有如此,才能开辟一个长达数百年的大一统王朝。
赵括认真的劝说辛梧,赵括看到辛梧不以为然的样子,他又说道:“我在桃山与荀子谈论治理国家的问题。”,果然,赵括这么一开口,不只是辛梧,就是其余官吏也都变得认真了起来,当初的桃山之论,在如今也是影响巨大。赵括似是回忆的说道:“荀子说:马在拉车时受惊了狂奔,那么君子就不能安稳的坐在车中;老百姓在政治上受惊了乱干,那么君子就不能稳坐江山。”
“马拉车时候受到了惊吓,那就没有比使它安静下来更好的了;老百姓在政治上受到惊吓,那就没有比给他们恩惠更好的了。”
“我问他,给与百姓恩惠的道理。”
“荀子说:选用贤能的人,提拔忠厚恭谨的人,提倡孝顺父母、友爱兄长,收养孤儿寡妇,补助贫穷的人,像这样那么老百姓就安于政治了。老百姓安于政洽,然后君子才能安居上位。荀子说: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载船,水也能翻船。所以统治人民的君主,要想安定,就没有比调正好政策、爱护人民更好的了。”
“我询问他,提倡道德的办法。”
“荀子说:尊崇礼义,推崇品德高尚的人。推崇品德高尚的人不是为了治国,是为了在百姓之间提倡这样的道德,而治理国家还是需要使用有才能的人。”
“您如今是南阳的太守,要代替君王来治理这里,您本身就是个有才能的人,故而,我希望您也能重视道德教化,若是为了政绩和治理南阳的功劳,就不断的压榨百姓,那就不能算作是有才干的人。”,赵括说着,忽然,对于启蒙教材,他又有了一些想法,就在他思索的时候,辛梧俯身一拜,说道:“受教。”
赵括点了点头,脑海里却迅速浮现了三字经这些启蒙教材,这些启蒙教材大多都是宣讲道德的,自己是否也能编出一份类似的教材呢?原文肯定是不能用的,不然第一句出来,李斯和荀子的那些门徒估计就要来找自己理论了。
【看书福利】送你一个现金红包!关注vx公众【书友大本营】即可领取!
随后,赵括一方面在这里编订启蒙教材,一方面却盯着辛梧整顿对南阳的管理办法。
辛梧心里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赵括要对这些庶民如此关心...不过,赵括的爵位比他高,既然没有办法糊弄他,那就按着他说的做吧,说不定还能以此改变自己在他眼里的印象,从而得到他的举荐呢。
ps:汉朝那位君王说的当然就是孝文皇帝,也是我最喜欢的君王,我一直都很想写他那个时代,可是又担心自己写不好,玷污了心里的偶像。
今天三更。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