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撒离喝拼命牛老爷出兵
“大人----老夫没听错罢?”洪皓喜出望外:“大人这就要收复太行关了?”
杨再兴颌首不语。
洪皓面上每一根皱纹都舒展开来,碳火映得满面红光,这一喜非同小可。
近年来虽在晋城辅佐杨再兴吏治,仗着在大宋朝的宦海历练,以及在上京教化蛮夷的声望,晋城中不但招来南北人才,更开书院、兴科考,就学识制度而言,更颇有创新之处,这一点洪皓尝傲视南北。但洪皓毕竟见惯前朝风云,熟黯兴衰更替,心中早有隐忧:这杨铁枪看上去纠纠武夫,却是胸罗万物,论行文治史,那是绝比不上自己的,但要说到见识胸襟,连号称当世大儒的洪老夫子也有些惴惴,对这位杨铁枪颇有些看不透。
再加上泽、潞二州兵甲傲视天下,晋城雄兵加上神炮,只怕天下间还没有可以抗手的敌人吧?杨再兴历来又算不上“政治正确”那种人,南向固然礼敬有加,对上京诸酋的分封也态度暧昧。这等看来,杨再兴手中铁枪固然威震天下,麾下实力也不可小觑,若说以之争天下还有难度,但要纵横河北却是绝无抗手,不像是慑于金人雄兵而怯懦自保者,这等稀里糊涂,却是为了什么?
洪老夫子本着宋人一贯的原则,对武人总是不太放心,谁让本朝前两位皇帝就有些不明不白地呢。因此自身在晋城之日起。虽然明白自己已经不能见容于秦桧。也就不能见容于当今地大宋朝,但一点点死忠的觉悟还是有的,便总是担心杨再兴作反。有时中夜思之,想像晋城铁骑渡江南下,沿途生灵涂碳的景象,总是不寒而。眼下这支精兵中。南人占了四成,北人占了六成,若是渡过江去,逢山开路,遇水操舟,都可如履平地,那时大宋朝何以保社稷?若是金人再趁虚而入。大宋危矣!
所喜者。近年来总是见杨再兴将“忠”字挂在嘴边,除却对秦桧颇为不敬,常问候其母系亲属及历代祖先外,对朝廷还是比较尊重的。但问题在于,杨再兴是不是会一直这般,不与金人同流合污?
是以夺了潞州之后,洪皓极力劝说杨再兴趁势出击,近来撒离喝与岳雷在太行相持,洪皓也急于让杨再兴通过与金人主力一战。在宋金之间站稳立场,不可再首鼠两端,做没骨气的墙头草了!
杨再兴对洪皓地心思也略知一二,杨致远与杨怀南虽小,但逐日阶从洪皓那里接受的都是忠君爱国的好思想。免不了时时在父亲面前复习功课。杨再兴岂会一丝不觉?但眼下见洪皓喜出望外,还是不觉莞尔:“先生大约误会了。这番收复太行关,却不须一兵一卒。”
洪皓眉头一紧,心下一抽,沉声问道:“大人说是要收复太行关,又不发兵,难道任那撒离喝跑掉,再派遣土木匠人去修复太行关不成?”
杨再兴听得洪皓话中讥刺之意,不以为意,纵声笑道:“先生虽久在晋城,却未曾掌兵,试问先生,若眼下遣大军困住太行关,将撒离喝囚在太行陉上,完颜亮将如何用兵?”
洪皓眉毛一挑,眼光闪烁,迟疑片刻才道:“老夫果然不曾畅晓军事,只是纸上得来的一点浅见,大约不论太行关在谁人手中,完颜亮也绝不会带兵上山的,他从中都所带南下皆是精骑,上了山去能有何作为?十有八九,是在山下与留守在金营中的贼子会合,说不定便会伺机来寻我晋城的晦气!”
“咱家小看先生了!”杨再兴忙为洪皓斟满酒:“先生所见,一丝儿也不差,料那完颜亮凶名颇著,昔年兀术军中猛将如云,倒埋没了他,近年来对蒙古作战,却是屡立奇功,岂是草包?若我此时出兵断了太行关,上有撒离喝急着逃命,下有完颜亮在外袭扰,旬日之间,岂能轻易成功?那时我军无险可守,撒离喝居高临下,完颜亮来去如风,如何是他对手?岂不大损兵马?”
“晋城军不去,彼军未必不来,晋城恐怕也非平安之地,大人为何还道要出兵?”洪皓这才晓得杨再兴粗豪外表下地细腻之处,忙回顾适才杨再兴地出兵之论。
杨再兴一瞥洪皓,不语而笑,将壶嘴往北方指了指,洪皓一见,思之片刻,白须颤动:“是了,大人练兵千日,岂独保晋城平安而已?不知此番运用牛爷,须兵发何处?”
杨再兴反问道:“先生以为,撒离喝与完颜亮攻 攻太行不下,又不能奈晋城何,须往何处去?”
室中默然半晌,二人同时大笑,酒杯一撞,同时一饮而尽。此时柔福与阿蛮早已经远远避至他处,闻得这边两人笑得声震屋瓦,都是相顾会心而笑。
两日后,不出杨再不兴所料,完颜亮率万骑精兵抵达太行关下,直接掌握了营中军务,留守的八千骑军毫无保留地接受了他的指挥,毕竟龙虎上将军上手持的是完颜宗弼亲授的虎符,虽则军令中要求完颜亮大军当受撒离喝节制,但只要主帅还在山上,完颜亮完全可以调动其余兵马。待大军入营安定,完颜亮率营中诸孛堇至太行关下察看地形。
“上将军,此去不过三十里,便是大帅主营,明日末将再随上将军前往,今日已晚,山路冰雪溜滑,只怕去不得了。”一名留守的延安府将领上前禀报道。
完颜亮眼中闪过一丝不屑,沉声道:“不必了,尔等只须着人进山,禀明大帅,就说咱家已经到了关前,却不上山了----这两万精骑上了山去,只怕还拼不过数千山贼,何必以己之短,击敌之长?保住此间不为他人所乘,便是帮了大帅,中都所来兵将皆不须上山!”
那孛堇心下一黯,老大的不以为然,这话虽说得还算客气,却已经将撒离喝的打法骂得一文不值,若是撒离喝在此,面上怕是已经挂不住了吧?但眼下这位贵为皇弟,岂可怠慢?只得一喧在心中咒骂,一边唯唯而退。
完颜远眺太行雄关,虽然被撒离喝所毁,但一片焦残破败之中,仍不掩其天下用兵奇险之地的气势,想及撒离喝为攻下此间,必折损不少大金好汉,完颜亮也为之一凛。再看山上石径,处处险峻,若非铁甲雄兵,只怕也难以攻上去,不晓得撒离喝是如何深入二三十里地。完颜亮来前早晓得此战艰辛,至此更对撒离喝极为不齿:“撒离喝也积年用兵,如何这等蠢法?数万兵马在此进退两难,徒自折损人手,几时攻得过山去?这等地势,险要处自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山贼何止上万,又几时能够剿除得尽?”
如此一来,更坚定了固守山下大营的打算,绝不肯随撒离喝上山受苦了。
此时的潞州府中,却是另一番景象:早间一队二十余骑冲至城门下,为首的大声高叫:“泽州府杨爷急令,着牛爷接令,快快通报!”
不消片刻,牛皋展书一阅,须眉皆颤,半晌后才“哈!”的一声,竟然笑得挣红了脸,待小心将书揣入怀中,早大声吼道:“召诸将至营中,老爷要发兵了!”
潞州城中霎时响成一片,散布城中地兵卒们如火烧屁股,急急赶至大营,牛皋在大帐中密密分派妥当,当晚便有先锋军五千出了潞州,向西往太行而去,潞州三万余兵马,除了留守五千,倒有两万五千出征。鲁秀林得讯,赶至牛皋府上,恭谨小心地问道:“上将军此番往何处用兵?下官也好着官民人等襄助粮草。”
牛皋此时正与家人吩咐,大大咧咧地挥挥手:“鲁大人费心了,军中粮草辎重,自有安排,大人安排人手在城中安抚百姓,不致生乱即可,其余不劳费
鲁秀林背心沁汗,不敢多问半句,倒退着唯唯而出。
牛皋最讨厌与这些个文官打交道,见鲁秀林去得远了,才叫过家小,在堂中道:“老爷此去一仗,便是当年岳大哥遗愿所系,林大声久欲置某于死地,死有何可惧?惜鄂州非佳地尔!此番若得胜,当酹酒至岳大哥灵前相祭,若天不助老牛,便将老牛灵位置于岳大哥之侧,儿孙辈他日不负吾愿,便须焚香酹酒告某于九泉之下!”
家人虽不止一次与牛皋作这般战前诀别,却是见牛皋年事已高,还是这番言语,都不觉泣下。
这边忙着出兵,撒离史却在碗子城下三里处,得报完颜亮率大军至太行关下,驻足不前,且语出逊地消息,气急之下,为风寒所激,连咳数声,呕出血痰一口,戟指对着太行关方向,却是口不能发一语,乌带大骇之下忙着人将其扶入帅帐中,半晌之后,撒离喝回过气来,恨声道:“黄口小儿,辱老夫太甚!传下令去,明日全力攻下碗子城,老夫誓不与这伙山贼共生!”
帐中诸人晓得撒离喝已经在拼命了,谁也不敢相劝,只得着人传令下去,教诸军用命,成败在此一举。 展开全部内容
杨再兴颌首不语。
洪皓面上每一根皱纹都舒展开来,碳火映得满面红光,这一喜非同小可。
近年来虽在晋城辅佐杨再兴吏治,仗着在大宋朝的宦海历练,以及在上京教化蛮夷的声望,晋城中不但招来南北人才,更开书院、兴科考,就学识制度而言,更颇有创新之处,这一点洪皓尝傲视南北。但洪皓毕竟见惯前朝风云,熟黯兴衰更替,心中早有隐忧:这杨铁枪看上去纠纠武夫,却是胸罗万物,论行文治史,那是绝比不上自己的,但要说到见识胸襟,连号称当世大儒的洪老夫子也有些惴惴,对这位杨铁枪颇有些看不透。
再加上泽、潞二州兵甲傲视天下,晋城雄兵加上神炮,只怕天下间还没有可以抗手的敌人吧?杨再兴历来又算不上“政治正确”那种人,南向固然礼敬有加,对上京诸酋的分封也态度暧昧。这等看来,杨再兴手中铁枪固然威震天下,麾下实力也不可小觑,若说以之争天下还有难度,但要纵横河北却是绝无抗手,不像是慑于金人雄兵而怯懦自保者,这等稀里糊涂,却是为了什么?
洪老夫子本着宋人一贯的原则,对武人总是不太放心,谁让本朝前两位皇帝就有些不明不白地呢。因此自身在晋城之日起。虽然明白自己已经不能见容于秦桧。也就不能见容于当今地大宋朝,但一点点死忠的觉悟还是有的,便总是担心杨再兴作反。有时中夜思之,想像晋城铁骑渡江南下,沿途生灵涂碳的景象,总是不寒而。眼下这支精兵中。南人占了四成,北人占了六成,若是渡过江去,逢山开路,遇水操舟,都可如履平地,那时大宋朝何以保社稷?若是金人再趁虚而入。大宋危矣!
所喜者。近年来总是见杨再兴将“忠”字挂在嘴边,除却对秦桧颇为不敬,常问候其母系亲属及历代祖先外,对朝廷还是比较尊重的。但问题在于,杨再兴是不是会一直这般,不与金人同流合污?
是以夺了潞州之后,洪皓极力劝说杨再兴趁势出击,近来撒离喝与岳雷在太行相持,洪皓也急于让杨再兴通过与金人主力一战。在宋金之间站稳立场,不可再首鼠两端,做没骨气的墙头草了!
杨再兴对洪皓地心思也略知一二,杨致远与杨怀南虽小,但逐日阶从洪皓那里接受的都是忠君爱国的好思想。免不了时时在父亲面前复习功课。杨再兴岂会一丝不觉?但眼下见洪皓喜出望外,还是不觉莞尔:“先生大约误会了。这番收复太行关,却不须一兵一卒。”
洪皓眉头一紧,心下一抽,沉声问道:“大人说是要收复太行关,又不发兵,难道任那撒离喝跑掉,再派遣土木匠人去修复太行关不成?”
杨再兴听得洪皓话中讥刺之意,不以为意,纵声笑道:“先生虽久在晋城,却未曾掌兵,试问先生,若眼下遣大军困住太行关,将撒离喝囚在太行陉上,完颜亮将如何用兵?”
洪皓眉毛一挑,眼光闪烁,迟疑片刻才道:“老夫果然不曾畅晓军事,只是纸上得来的一点浅见,大约不论太行关在谁人手中,完颜亮也绝不会带兵上山的,他从中都所带南下皆是精骑,上了山去能有何作为?十有八九,是在山下与留守在金营中的贼子会合,说不定便会伺机来寻我晋城的晦气!”
“咱家小看先生了!”杨再兴忙为洪皓斟满酒:“先生所见,一丝儿也不差,料那完颜亮凶名颇著,昔年兀术军中猛将如云,倒埋没了他,近年来对蒙古作战,却是屡立奇功,岂是草包?若我此时出兵断了太行关,上有撒离喝急着逃命,下有完颜亮在外袭扰,旬日之间,岂能轻易成功?那时我军无险可守,撒离喝居高临下,完颜亮来去如风,如何是他对手?岂不大损兵马?”
“晋城军不去,彼军未必不来,晋城恐怕也非平安之地,大人为何还道要出兵?”洪皓这才晓得杨再兴粗豪外表下地细腻之处,忙回顾适才杨再兴地出兵之论。
杨再兴一瞥洪皓,不语而笑,将壶嘴往北方指了指,洪皓一见,思之片刻,白须颤动:“是了,大人练兵千日,岂独保晋城平安而已?不知此番运用牛爷,须兵发何处?”
杨再兴反问道:“先生以为,撒离喝与完颜亮攻 攻太行不下,又不能奈晋城何,须往何处去?”
室中默然半晌,二人同时大笑,酒杯一撞,同时一饮而尽。此时柔福与阿蛮早已经远远避至他处,闻得这边两人笑得声震屋瓦,都是相顾会心而笑。
两日后,不出杨再不兴所料,完颜亮率万骑精兵抵达太行关下,直接掌握了营中军务,留守的八千骑军毫无保留地接受了他的指挥,毕竟龙虎上将军上手持的是完颜宗弼亲授的虎符,虽则军令中要求完颜亮大军当受撒离喝节制,但只要主帅还在山上,完颜亮完全可以调动其余兵马。待大军入营安定,完颜亮率营中诸孛堇至太行关下察看地形。
“上将军,此去不过三十里,便是大帅主营,明日末将再随上将军前往,今日已晚,山路冰雪溜滑,只怕去不得了。”一名留守的延安府将领上前禀报道。
完颜亮眼中闪过一丝不屑,沉声道:“不必了,尔等只须着人进山,禀明大帅,就说咱家已经到了关前,却不上山了----这两万精骑上了山去,只怕还拼不过数千山贼,何必以己之短,击敌之长?保住此间不为他人所乘,便是帮了大帅,中都所来兵将皆不须上山!”
那孛堇心下一黯,老大的不以为然,这话虽说得还算客气,却已经将撒离喝的打法骂得一文不值,若是撒离喝在此,面上怕是已经挂不住了吧?但眼下这位贵为皇弟,岂可怠慢?只得一喧在心中咒骂,一边唯唯而退。
完颜远眺太行雄关,虽然被撒离喝所毁,但一片焦残破败之中,仍不掩其天下用兵奇险之地的气势,想及撒离喝为攻下此间,必折损不少大金好汉,完颜亮也为之一凛。再看山上石径,处处险峻,若非铁甲雄兵,只怕也难以攻上去,不晓得撒离喝是如何深入二三十里地。完颜亮来前早晓得此战艰辛,至此更对撒离喝极为不齿:“撒离喝也积年用兵,如何这等蠢法?数万兵马在此进退两难,徒自折损人手,几时攻得过山去?这等地势,险要处自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山贼何止上万,又几时能够剿除得尽?”
如此一来,更坚定了固守山下大营的打算,绝不肯随撒离喝上山受苦了。
此时的潞州府中,却是另一番景象:早间一队二十余骑冲至城门下,为首的大声高叫:“泽州府杨爷急令,着牛爷接令,快快通报!”
不消片刻,牛皋展书一阅,须眉皆颤,半晌后才“哈!”的一声,竟然笑得挣红了脸,待小心将书揣入怀中,早大声吼道:“召诸将至营中,老爷要发兵了!”
潞州城中霎时响成一片,散布城中地兵卒们如火烧屁股,急急赶至大营,牛皋在大帐中密密分派妥当,当晚便有先锋军五千出了潞州,向西往太行而去,潞州三万余兵马,除了留守五千,倒有两万五千出征。鲁秀林得讯,赶至牛皋府上,恭谨小心地问道:“上将军此番往何处用兵?下官也好着官民人等襄助粮草。”
牛皋此时正与家人吩咐,大大咧咧地挥挥手:“鲁大人费心了,军中粮草辎重,自有安排,大人安排人手在城中安抚百姓,不致生乱即可,其余不劳费
鲁秀林背心沁汗,不敢多问半句,倒退着唯唯而出。
牛皋最讨厌与这些个文官打交道,见鲁秀林去得远了,才叫过家小,在堂中道:“老爷此去一仗,便是当年岳大哥遗愿所系,林大声久欲置某于死地,死有何可惧?惜鄂州非佳地尔!此番若得胜,当酹酒至岳大哥灵前相祭,若天不助老牛,便将老牛灵位置于岳大哥之侧,儿孙辈他日不负吾愿,便须焚香酹酒告某于九泉之下!”
家人虽不止一次与牛皋作这般战前诀别,却是见牛皋年事已高,还是这番言语,都不觉泣下。
这边忙着出兵,撒离史却在碗子城下三里处,得报完颜亮率大军至太行关下,驻足不前,且语出逊地消息,气急之下,为风寒所激,连咳数声,呕出血痰一口,戟指对着太行关方向,却是口不能发一语,乌带大骇之下忙着人将其扶入帅帐中,半晌之后,撒离喝回过气来,恨声道:“黄口小儿,辱老夫太甚!传下令去,明日全力攻下碗子城,老夫誓不与这伙山贼共生!”
帐中诸人晓得撒离喝已经在拼命了,谁也不敢相劝,只得着人传令下去,教诸军用命,成败在此一举。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