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桐儿咱命你彻查此案!
奉天殿。
李善长与宋濂跪在台阶下面。
殿内凝聚着一股压抑的气氛,所有人都低垂着头颅,任凭着龙椅上怒气冲冠的皇帝。
朱元璋手中握着一把考卷,盯着台阶下的二人道:“说吧!咱听听你们的意思!”
李善长汤和挺着胸脯大声说道:“陛下,老臣绝对无徇私舞弊之行,请陛下明察,如若臣有半句谎话,便自刎谢罪!”
宋濂也说道:“老臣也用性命担保,绝无舞弊之为!”
就在这时杨宪突然站出来进言道:“陛下,绝对没有如此巧合之事,定是有人在其中搞鬼!”
“以权谋私,祸国殃民,还请陛下严查,若查实定要将其株连九族,以告慰天下学子!”
话音还未落下,胡惟庸也站出来说道:“陛下,杨宪完全是信口胡说,李相国乃朝廷重臣。”
“追随陛下多年,绝不会做出如此糊涂之事,宋濂宋大人德高望重,更不会拿这种事情来玷污自己的清名!”
“臣相信,此事绝对与李相国无关,还请陛下明察!”
杨宪又说道:“陛下,无论如何,彻查涉案人员便可知晓,况且如若真的干干净净,绝不怕被彻查的!”
“臣愿意为陛下分忧,担任此次彻查...”
杨宪还未说出口就被胡惟庸打断道:“陛下,杨宪无德,万不可让其彻查,不然将制造冤假错案!”
“胡惟庸你...”
“吵什么?”朱元璋怒吼道,原本是要商议科考之事,没想到却变成了此二人争吵之会。
“查!一定要查,来人将他们带下去关起来。”
说罢守卫进来将宋濂、李善长二人押着出了殿外。
这时胡惟庸见朱桐站在太子朱标身边,却没有被羁押走,心中极为不快。
心想,你朱桐也是涉案人员,别以为躲在殿下就能逃过一劫。
今天定要你也被牵扯进去,哼!
随即朝朱元璋拱手说道:“陛下,据微臣所知,朱桐曾偷阅考生试卷,应当即刻将之逮捕入狱!”
“待查明案情,将之斩首,以安慰学子们不满的情绪!”
刘伯温闻言,满脸惊愕地朝后看了一眼,他没想到胡惟庸如此狠毒,更让人惊恐地是他竟然触犯天威!
这可是皇长子,未来的太子爷,完了!
陛下本来就十分愤怒,这回是真的呀龙颜大怒了!
徐达、汤和与朱标也都纷纷惊恐的看着胡惟庸,擦拭着头上的汗水。
朱元璋立刻站起身狠狠地盯着胡惟庸,二虎将手放在刀柄上时刻准备着,
全场的气氛又凝固了,胡惟庸却还如同做梦一般死死地看着朱桐。
“胡惟庸!信口胡说是要杀头的!”朱元璋冷声说道。
“传朕旨意,命朱桐彻查此次科考案,所有司部衙门听其调遣,特赋予其生杀大权,可先斩后奏!”
胡惟庸见状慌忙跪地求饶:“陛下饶命,臣并非有意刁难,陛下饶命!”
“散朝!”朱元璋怒喝一声,拂袖而去。
胡惟庸仍然跪在地上打摆子,半晌杨宪走来扔给他一块破布。
胡惟庸瞬间就瘫软的趴在地上,呼着长气,红色的朝服已经湿透。
宫殿的地砖上留下一块人形的印记。
&n... -->> nbsp;......
中书省。
“朱大人,试卷都以调来,已经给各位大臣分派下去了,还有什么需要吩咐的吗?”杨宪说道。
他刚刚见识到了陛下对朱桐的宠幸,胡惟庸已经被吓得差一点站不起来了。
所有此时对朱桐是十分畏惧,又十分的敬重!
朱桐点点头说道:“好,你先下去吧!”
半晌,刘伯温走来向朱桐汇报道:“大人,在下已将所有试卷都看过了,此次科考无作弊之嫌!”
“嗯,本堂知道了。”朱桐说道。
刑部侍郎徐宜从门外进来,向朱桐汇报道:“大人,经过属下调查,整个科考流程中不存在舞弊之行!”
“这是国子监各级官吏的供词。”
“好,办得好,对了,派人严密监视所有滞留应天府的学子,如有异动及时向我汇报。”朱桐道。
“属下领命!”徐宜弓身一拜,便退出中书省。
案子已经查清朱桐也随之来到皇宫给朱元璋汇报情况。
......
乾宁宫。
朱元璋坐在一旁皱眉苦思。
大明首次恩科竟然被搞出这副烂摊子,这让百姓如何看我新朝,如何看我这个大明天子。
最重要的是,这让北方数省怎么想,刚刚平定天下,最需要安抚民心,本想着以此次恩科之事来开个好头。
这回可将一切朝廷规划都阻滞了!
“哎!”朱元璋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如果要是让自己查出是哪个家伙犯得事,定饶不了他,不管是什么勋贵,老臣的。
一律都依法处决了!
这时,马皇后端着一碗肉羹走来,轻轻将之放到朱元璋面前的桌上。
“重八啊,不管遇到啥事都要,都得吃饭啊!”马皇后说道。
朱元璋说道“你个妇道人家懂什么...”
“启禀陛下,朱桐朱大人求见!”一名宦官弓着身子进来禀报道。
“快快快,让桐儿进来!”朱元璋说道。
片刻间,朱桐便随着宦官进来,朝着朱元璋行礼道:“陛下,臣已将案子查清,李善长、宋濂二人以及国子监诸位官吏,并未有舞弊之行。”
说罢将卷宗交到朱元璋手中,弓身站到一旁。
“咱也觉得李善长他们不会做这种傻事,但是为什么会这么巧合,竟然没有一个北方学子上榜!”
“桐儿,你怎么看呢?”朱元璋问道。
朱桐拱手回道:“回陛下,江浙之地本来就富裕,自唐宋以来文人仕子辈出,而北方数省长期被蒙元压榨,甚至一度贱视文人。”
“又逢战乱刚刚平息,有许多仕子尚未来参加科考,而来京参加科考的北方仕子一路舟车劳顿,不像南方学子那般方便。”
“如此种种,便导致南北差异的出现!”
朱元璋听罢,脸上的愁云才慢慢散去:“桐儿分析的有道理,但是应当如何平衡南北,这又是个难题啊!”
虽然朱元璋将此事厘清了,但现如今局势越发严重,如果不能及时将北方学子的不满平复。
于新朝不利,这又让朱元璋头痛不已!
正在朱元璋绝望之时,朱桐突然拱手道:“陛下,臣有一计!” 展开全部内容
李善长与宋濂跪在台阶下面。
殿内凝聚着一股压抑的气氛,所有人都低垂着头颅,任凭着龙椅上怒气冲冠的皇帝。
朱元璋手中握着一把考卷,盯着台阶下的二人道:“说吧!咱听听你们的意思!”
李善长汤和挺着胸脯大声说道:“陛下,老臣绝对无徇私舞弊之行,请陛下明察,如若臣有半句谎话,便自刎谢罪!”
宋濂也说道:“老臣也用性命担保,绝无舞弊之为!”
就在这时杨宪突然站出来进言道:“陛下,绝对没有如此巧合之事,定是有人在其中搞鬼!”
“以权谋私,祸国殃民,还请陛下严查,若查实定要将其株连九族,以告慰天下学子!”
话音还未落下,胡惟庸也站出来说道:“陛下,杨宪完全是信口胡说,李相国乃朝廷重臣。”
“追随陛下多年,绝不会做出如此糊涂之事,宋濂宋大人德高望重,更不会拿这种事情来玷污自己的清名!”
“臣相信,此事绝对与李相国无关,还请陛下明察!”
杨宪又说道:“陛下,无论如何,彻查涉案人员便可知晓,况且如若真的干干净净,绝不怕被彻查的!”
“臣愿意为陛下分忧,担任此次彻查...”
杨宪还未说出口就被胡惟庸打断道:“陛下,杨宪无德,万不可让其彻查,不然将制造冤假错案!”
“胡惟庸你...”
“吵什么?”朱元璋怒吼道,原本是要商议科考之事,没想到却变成了此二人争吵之会。
“查!一定要查,来人将他们带下去关起来。”
说罢守卫进来将宋濂、李善长二人押着出了殿外。
这时胡惟庸见朱桐站在太子朱标身边,却没有被羁押走,心中极为不快。
心想,你朱桐也是涉案人员,别以为躲在殿下就能逃过一劫。
今天定要你也被牵扯进去,哼!
随即朝朱元璋拱手说道:“陛下,据微臣所知,朱桐曾偷阅考生试卷,应当即刻将之逮捕入狱!”
“待查明案情,将之斩首,以安慰学子们不满的情绪!”
刘伯温闻言,满脸惊愕地朝后看了一眼,他没想到胡惟庸如此狠毒,更让人惊恐地是他竟然触犯天威!
这可是皇长子,未来的太子爷,完了!
陛下本来就十分愤怒,这回是真的呀龙颜大怒了!
徐达、汤和与朱标也都纷纷惊恐的看着胡惟庸,擦拭着头上的汗水。
朱元璋立刻站起身狠狠地盯着胡惟庸,二虎将手放在刀柄上时刻准备着,
全场的气氛又凝固了,胡惟庸却还如同做梦一般死死地看着朱桐。
“胡惟庸!信口胡说是要杀头的!”朱元璋冷声说道。
“传朕旨意,命朱桐彻查此次科考案,所有司部衙门听其调遣,特赋予其生杀大权,可先斩后奏!”
胡惟庸见状慌忙跪地求饶:“陛下饶命,臣并非有意刁难,陛下饶命!”
“散朝!”朱元璋怒喝一声,拂袖而去。
胡惟庸仍然跪在地上打摆子,半晌杨宪走来扔给他一块破布。
胡惟庸瞬间就瘫软的趴在地上,呼着长气,红色的朝服已经湿透。
宫殿的地砖上留下一块人形的印记。
&n... -->> nbsp;......
中书省。
“朱大人,试卷都以调来,已经给各位大臣分派下去了,还有什么需要吩咐的吗?”杨宪说道。
他刚刚见识到了陛下对朱桐的宠幸,胡惟庸已经被吓得差一点站不起来了。
所有此时对朱桐是十分畏惧,又十分的敬重!
朱桐点点头说道:“好,你先下去吧!”
半晌,刘伯温走来向朱桐汇报道:“大人,在下已将所有试卷都看过了,此次科考无作弊之嫌!”
“嗯,本堂知道了。”朱桐说道。
刑部侍郎徐宜从门外进来,向朱桐汇报道:“大人,经过属下调查,整个科考流程中不存在舞弊之行!”
“这是国子监各级官吏的供词。”
“好,办得好,对了,派人严密监视所有滞留应天府的学子,如有异动及时向我汇报。”朱桐道。
“属下领命!”徐宜弓身一拜,便退出中书省。
案子已经查清朱桐也随之来到皇宫给朱元璋汇报情况。
......
乾宁宫。
朱元璋坐在一旁皱眉苦思。
大明首次恩科竟然被搞出这副烂摊子,这让百姓如何看我新朝,如何看我这个大明天子。
最重要的是,这让北方数省怎么想,刚刚平定天下,最需要安抚民心,本想着以此次恩科之事来开个好头。
这回可将一切朝廷规划都阻滞了!
“哎!”朱元璋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如果要是让自己查出是哪个家伙犯得事,定饶不了他,不管是什么勋贵,老臣的。
一律都依法处决了!
这时,马皇后端着一碗肉羹走来,轻轻将之放到朱元璋面前的桌上。
“重八啊,不管遇到啥事都要,都得吃饭啊!”马皇后说道。
朱元璋说道“你个妇道人家懂什么...”
“启禀陛下,朱桐朱大人求见!”一名宦官弓着身子进来禀报道。
“快快快,让桐儿进来!”朱元璋说道。
片刻间,朱桐便随着宦官进来,朝着朱元璋行礼道:“陛下,臣已将案子查清,李善长、宋濂二人以及国子监诸位官吏,并未有舞弊之行。”
说罢将卷宗交到朱元璋手中,弓身站到一旁。
“咱也觉得李善长他们不会做这种傻事,但是为什么会这么巧合,竟然没有一个北方学子上榜!”
“桐儿,你怎么看呢?”朱元璋问道。
朱桐拱手回道:“回陛下,江浙之地本来就富裕,自唐宋以来文人仕子辈出,而北方数省长期被蒙元压榨,甚至一度贱视文人。”
“又逢战乱刚刚平息,有许多仕子尚未来参加科考,而来京参加科考的北方仕子一路舟车劳顿,不像南方学子那般方便。”
“如此种种,便导致南北差异的出现!”
朱元璋听罢,脸上的愁云才慢慢散去:“桐儿分析的有道理,但是应当如何平衡南北,这又是个难题啊!”
虽然朱元璋将此事厘清了,但现如今局势越发严重,如果不能及时将北方学子的不满平复。
于新朝不利,这又让朱元璋头痛不已!
正在朱元璋绝望之时,朱桐突然拱手道:“陛下,臣有一计!”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