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机会来了
徐庶赶紧闭上嘴巴,他虽然整天舞刀弄剑的,但身在颍川这个清谈风气浓厚的地方,他也多少知道一些天下大势,虽然汉室的脸面已经被董卓撕得不像样子了,但毕竟还有许多忠于汉室的保皇党,颍川的荀家便是,刚才的话绝对不能让荀家的人听到。
戏志才再次想起汉初三杰的韩信,自己现在的境遇跟韩信受胯下之辱、得漂母赠饭的境遇几乎一样落魄坎坷,韩信先投项羽后投刘邦,若不是萧何引荐,韩信可能也得不到刘邦的重用,在这一点上,自己比韩信要强,这个马超年龄虽小,却才兼文武,英明卓见,确实有光武帝刘秀的气度,极有可能是明主,抛开别的不提,只从他能无视颍川那些世家士子而独青睐自己,便是慧眼识英的明主。
戏志才下定决心,放了一把火,将居住二十多年的居所付之一炬,彻底离开颍川郡,再次回返便是锦衣归乡。
马超看戏志才身体羸弱,骑不了战马,便买了一辆马车,让戏志才安坐。
本来马超想要亲自为戏志才驾车,戏志才受宠若惊,坚决推辞,后来马超便让典韦为戏志才赶车。
戏志才心里充满了感激之情,其他将领也从马超对待戏志才的态度上感到,马超有情有义,值得跟随。
马超本来想要往东边再走走,寻找一个跟典韦并驾齐驱的猛将,虎痴许褚。
戏志才知晓马超的心意,劝谏道:“少主,许褚乃地方豪强,宗族数千人,除非少主兵临谯县,许褚方能归顺,不然他不会抛下宗族跟随少主。”
马超想想也是,历史上也是曹操平定淮、汝,许褚才遣众归顺曹操,马超和父亲马腾此时表面上是依附于董卓的,并不是独立势力,董卓的势力还没有打到许褚的老家,许褚完全没可能投靠过来。
马超暂时放弃了招募许褚的打算。
他又想了想其他的贤才,貌似洛阳附近的贤才多是世家出身,以马超此时的背景断难招到,他看了看黄忠、典韦、徐庶、戏志才,罢了,这武将、谋臣全是一流的,再加上庞德、马岱、卢植、陈琳,他马超的班底并不比这个时候任何一个诸侯差,甚至都有过之。
现在,欠缺的就是一个机会,一个拨乱反正力挽狂澜的机会。
等马超返回洛阳,已经是十月初。
此时,董卓已经废掉了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
废立皇帝之后,董卓将自己升迁为太尉,成为三公之一,掌管全**事,后又自封郡侯,拜国相,跃居三公之首,掌宰相权。
董卓虽然名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相,但实际上却远远超越皇帝,享有“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等特权。
初到洛阳时,董卓手下虽虽然也集结了一批心腹亲信,但是,要在庞大的官僚体系中纵横捭阖,单靠这些人是远远不够的。况且当时朝中许多有一定势力和影响的官僚,根本就不服董卓。对此,董卓极力拉拢司徒黄琬,司空杨彪,抬举和扶植已被贬斥的陈蕃、窦武等人,董卓不光全部恢复陈蕃等人以前的爵位,还擢升他们的子孙,以使他们世世代代为己所用。
董卓利用手中特权,重新提升和任用大批党人,如吏部尚书周铋、侍中伍琼、尚书郑泰、长史何颥等人。不仅如此,只要是与以上人员有关的党锢之徒,董卓都把他们拔为列卿,当朝大文豪蔡邕也曾被董卓拉拢和征召。
董卓军进驻洛阳时,曹操也在京城,身为典军校尉的他手中握有一定兵权,董卓在扩充兵力、统收兵权的过程中,也曾想通过诱之以利来吃掉曹操。但曹操识破董卓的阴谋,拒绝与董卓合作,不辞而别,逃离洛阳。
马超以为,会有曹操刺杀董卓未遂的故事,回到洛阳城一问,没这样的事情,是董卓想封曹操为骁骑校尉,明升暗降,借机侵吞他西园典军校尉的兵马,曹操拒绝赴任,抛妻离子,带着夏侯惇、夏侯渊,连夜离开洛阳。
曹操出逃不久,袁术就捎来曹操死在外面的消息,这消息一时间弄得曹府一片混乱,尤其是早先投靠曹操的部下更是觉得没了奔头,都想离开洛阳回老家去这个时候,曹操的妻子卞氏不顾内外之别,对将要散去的部丛进行劝说:“曹君的生死不能光凭几句传言来确定。假如流言是别人编造出来的假话,你们今天因此辞归乡里,明天曹君平安返回,诸位还有什么面目见主人?为避未知之祸便轻率放弃一生名节声誉,值得吗?”众人佩服她,都愿意听从她的安排,随后全都潜行去了陈留,跟曹操回合。
马超知道这个事情后,极为佩服曹操的眼光,这货真会选女人,要知道卞家世操卑贱职业,是以声色谋生的歌者舞伎,曹操能从这里面挑出卞氏这样有智慧的女人,当真是目光独到啊。
废立皇帝后,董卓又对何太后看不顺眼,认为她有碍自己在朝廷上下自由行动和树立威信。于是董卓又大会群臣,向大臣们数落太后所谓的罪行,说她如何如何逼迫婆母永乐皇太后(灵帝刘宏的母亲董太后),以致董太后忧虑而死,这种违背婆媳常理、不讲孝顺礼节的教法,应当受到严厉惩处。之后,董卓便责令何太后迁居永安宫。
不过,董卓并没有马上杀死何太后和少帝刘辩,因为此时没有杀的必要,但很快的,这个必要性就产生了。
因为袁绍、曹操起兵了,他们扬言要攻入洛阳,推翻董卓扶持的刘协伪政权,扶植弘农王刘辨重新登基。
李儒便建议董卓,釜底抽薪,杀了刘辩,让袁绍等人失去起兵的大义。
马超从潜伏在董卓相国府的特战队员那里及时得到消息,不由得暗自庆幸,自己没有去谯县找许褚,赶来的及时,只要保护住刘辩,他马超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机会就来了。 展开全部内容
戏志才再次想起汉初三杰的韩信,自己现在的境遇跟韩信受胯下之辱、得漂母赠饭的境遇几乎一样落魄坎坷,韩信先投项羽后投刘邦,若不是萧何引荐,韩信可能也得不到刘邦的重用,在这一点上,自己比韩信要强,这个马超年龄虽小,却才兼文武,英明卓见,确实有光武帝刘秀的气度,极有可能是明主,抛开别的不提,只从他能无视颍川那些世家士子而独青睐自己,便是慧眼识英的明主。
戏志才下定决心,放了一把火,将居住二十多年的居所付之一炬,彻底离开颍川郡,再次回返便是锦衣归乡。
马超看戏志才身体羸弱,骑不了战马,便买了一辆马车,让戏志才安坐。
本来马超想要亲自为戏志才驾车,戏志才受宠若惊,坚决推辞,后来马超便让典韦为戏志才赶车。
戏志才心里充满了感激之情,其他将领也从马超对待戏志才的态度上感到,马超有情有义,值得跟随。
马超本来想要往东边再走走,寻找一个跟典韦并驾齐驱的猛将,虎痴许褚。
戏志才知晓马超的心意,劝谏道:“少主,许褚乃地方豪强,宗族数千人,除非少主兵临谯县,许褚方能归顺,不然他不会抛下宗族跟随少主。”
马超想想也是,历史上也是曹操平定淮、汝,许褚才遣众归顺曹操,马超和父亲马腾此时表面上是依附于董卓的,并不是独立势力,董卓的势力还没有打到许褚的老家,许褚完全没可能投靠过来。
马超暂时放弃了招募许褚的打算。
他又想了想其他的贤才,貌似洛阳附近的贤才多是世家出身,以马超此时的背景断难招到,他看了看黄忠、典韦、徐庶、戏志才,罢了,这武将、谋臣全是一流的,再加上庞德、马岱、卢植、陈琳,他马超的班底并不比这个时候任何一个诸侯差,甚至都有过之。
现在,欠缺的就是一个机会,一个拨乱反正力挽狂澜的机会。
等马超返回洛阳,已经是十月初。
此时,董卓已经废掉了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
废立皇帝之后,董卓将自己升迁为太尉,成为三公之一,掌管全**事,后又自封郡侯,拜国相,跃居三公之首,掌宰相权。
董卓虽然名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相,但实际上却远远超越皇帝,享有“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等特权。
初到洛阳时,董卓手下虽虽然也集结了一批心腹亲信,但是,要在庞大的官僚体系中纵横捭阖,单靠这些人是远远不够的。况且当时朝中许多有一定势力和影响的官僚,根本就不服董卓。对此,董卓极力拉拢司徒黄琬,司空杨彪,抬举和扶植已被贬斥的陈蕃、窦武等人,董卓不光全部恢复陈蕃等人以前的爵位,还擢升他们的子孙,以使他们世世代代为己所用。
董卓利用手中特权,重新提升和任用大批党人,如吏部尚书周铋、侍中伍琼、尚书郑泰、长史何颥等人。不仅如此,只要是与以上人员有关的党锢之徒,董卓都把他们拔为列卿,当朝大文豪蔡邕也曾被董卓拉拢和征召。
董卓军进驻洛阳时,曹操也在京城,身为典军校尉的他手中握有一定兵权,董卓在扩充兵力、统收兵权的过程中,也曾想通过诱之以利来吃掉曹操。但曹操识破董卓的阴谋,拒绝与董卓合作,不辞而别,逃离洛阳。
马超以为,会有曹操刺杀董卓未遂的故事,回到洛阳城一问,没这样的事情,是董卓想封曹操为骁骑校尉,明升暗降,借机侵吞他西园典军校尉的兵马,曹操拒绝赴任,抛妻离子,带着夏侯惇、夏侯渊,连夜离开洛阳。
曹操出逃不久,袁术就捎来曹操死在外面的消息,这消息一时间弄得曹府一片混乱,尤其是早先投靠曹操的部下更是觉得没了奔头,都想离开洛阳回老家去这个时候,曹操的妻子卞氏不顾内外之别,对将要散去的部丛进行劝说:“曹君的生死不能光凭几句传言来确定。假如流言是别人编造出来的假话,你们今天因此辞归乡里,明天曹君平安返回,诸位还有什么面目见主人?为避未知之祸便轻率放弃一生名节声誉,值得吗?”众人佩服她,都愿意听从她的安排,随后全都潜行去了陈留,跟曹操回合。
马超知道这个事情后,极为佩服曹操的眼光,这货真会选女人,要知道卞家世操卑贱职业,是以声色谋生的歌者舞伎,曹操能从这里面挑出卞氏这样有智慧的女人,当真是目光独到啊。
废立皇帝后,董卓又对何太后看不顺眼,认为她有碍自己在朝廷上下自由行动和树立威信。于是董卓又大会群臣,向大臣们数落太后所谓的罪行,说她如何如何逼迫婆母永乐皇太后(灵帝刘宏的母亲董太后),以致董太后忧虑而死,这种违背婆媳常理、不讲孝顺礼节的教法,应当受到严厉惩处。之后,董卓便责令何太后迁居永安宫。
不过,董卓并没有马上杀死何太后和少帝刘辩,因为此时没有杀的必要,但很快的,这个必要性就产生了。
因为袁绍、曹操起兵了,他们扬言要攻入洛阳,推翻董卓扶持的刘协伪政权,扶植弘农王刘辨重新登基。
李儒便建议董卓,釜底抽薪,杀了刘辩,让袁绍等人失去起兵的大义。
马超从潜伏在董卓相国府的特战队员那里及时得到消息,不由得暗自庆幸,自己没有去谯县找许褚,赶来的及时,只要保护住刘辩,他马超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机会就来了。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