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解脱有三
全体提升一个小境界,虽说有众人都积累已久的因素,但这个难度可非同一般,这份人情大了去了。
陈履安和云轶奇在得知后也是大出意料之外,十分惊喜,亲自找到了树大师表示感谢,大师只说这是紫金钵盂带来的福缘。
口头道谢是远远不够的,如此厚意只能日后再报了。
树大师送了这样一份大礼,陈履安和云轶奇作为师门长辈,也不能吝啬了,正好大家需要稳固提升起来的修为,说好三天之后出发前往广济寺,于是在这段时间内分头指点弟子们修炼。
陈履安重点关注了华澜庭,他把华澜庭和风清隽叫到一起单独进行了指点。
云轶奇和风火伦作为华澜庭的授业师父,想起他在和黄奕的对战中面对的危险更是后怕不已,两人商量后,决定由云轶奇出材料、风火伦出力气,为华澜庭打造一件防身利器。
三天的时间一晃儿就过去了,出发前一天的晚上,万象门弟子按照佛道双修的陈履安的吩咐集中在了一起,继续聆听树大师讲授佛教有关的知识。
艺不压身,兼听则明,向活佛请教的机会并不是很多。
树大师今晚解答的是关于学佛的一些疑惑,他没有讲自己的体会,而是用了神域佛门中一位高僧大德宗翎法师开示众生时的内容。
这位宗翎法师曾是一位将军,同时佛学深湛,后来才遁入空门,年轻时曾有一句名言:
上马杀敌!下马学佛!
宗翎法师认为:学佛是一件很有逻辑的事情。
法师说人们礼佛的动机多种多样,有人听说信佛能治病,有人听说佛很厉害,可以保佑自己升官发财,有的在寺院感受到了久违的平安喜乐,有的说看了一句心灵鸡汤佛语很有感悟,还有的只是因为他想静静。
但是当人们的需求短期内没有满足,或是遇到其他心灵替代品,很多人就放弃了。
法师认为正确的动机,是建立在正确的逻辑和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基础之上的。
如果比较世俗中贪官污吏的三观和佛教的三观,会发现二者都很理性,逻辑过程的本质都是要“离苦得乐”。
唯一的不同,是它们所基于的世界观不同——佛教认为有轮回,而世俗之人认为没有。
每个人都可能是“贪官污吏”,因为人的欲望无限。
一个痛恨贪官的普通人,如果有一天也坐上同样的高位,面对同样的诱惑,大概率事件是他也会成为贪官。
有意思的是,贪污腐化常被犯事者归结于外在的制度,他们认为自己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向内求”,根源不在制度,在自身的世界观。
表面看,有些人不信佛或没有信仰是因为怕自由被限制,再往深处探究,是不相信有因果,觉得任性而为不会有“恶报”,持戒行善不会有“善报”。
法师在讲法时开玩笑说,每个人在被打昏失忆后都是智者,因为他们一醒来就会接连问出人生三大命题:我是谁?我在什么地方?我为什么会在这里?。
如果是大夫,三个问题的答案:你是胎儿;你在子宫里;因为避孕失败。
而法师的答案是:你是凡夫;你在轮回;因为业力。
如果不相信轮回的存在并决心出离,抄经只是练字,打坐只是静静,吃素只是减肥。
如果轮回因果不存在,宗翎法师说自己绝对率先退出佛教,坚决选择“做混蛋,爱生活”。
法师说佛教是宗教中最复杂的。经论浩如烟海不说,而且理论高深莫测。乍一接触,有种铺天盖地、无处下手的感觉,佛经都读不完,读完了也搞不明白,搞明白了也不知道怎么实修,实修了也没人能指导,不知道对错。
更心累的是,佛教理论的思辨性非常强,基本上每个观点都会自行提供两种以上的视角,说法可能有一二三四五,而且相互还不矛盾。
这其实不难理解。比如你做了一个吃苹果的梦,在梦中觉得苹果是真的,醒来又觉得苹果根本不存在,所以苹果“有”也对,没有是“空”也行,就看从哪个角度了。
再比如,什么是推动世界运行的根本力量?佛教认为是一个叫“业力”的东东。而业力在运行的时候遵从因果的法则。
简单地说,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碰到啥稀奇古怪的现象,一句“业力使然”,咣当就把你的嘴堵上了。
业力是一种自然规律,与某些宗教不同,佛陀不是造物主,也不认为自己是“万能”的,所以世间的苦难赖不到佛的头上。
佛教认为,宇宙中有无数的世界,但凡夫的世界大体可以划分为“六道”。一般众生死了,会根据业力投生到其中的某一道,只要还没修行到一定程度得到解脱,都会在“六道”之中来回转悠,即所谓“轮回”。
宗翎法师发现佛教认为大多数普通人由于“隔阴之迷”,是无法记起前世的,但还是有个别人由于特殊的业力能够记起前世。就好像大多数人无法记起三岁之前的事情,但还是有个别人能够记起。
他研究了大量案例,结论是轮回存在的几率远大于不存在。也就是说,佛教“轮回说”中的一部分内容有较大的几率可以被证真,而另外的部分并不能被证伪。
佛教最核心的理论之一就是“缘起性空”。
简单说就是:世间上没有能够不依附于其他条件独立存在的东西,也没有常住不变的东西,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所生,因此,一切事物的本性是空的。从物质到精神,从空间到时间,都是如此。
世俗观点认为:物质真实存在,时空都是实有的。物质独立存在,与人的认知无关。
而佛教与这两大世俗观点的立场完全不同。
... -->>p;一辆马车明明停在那里,佛说那是“空”的。
继续分析下去,发现马车由马、车厢、轱辘、车辕、座子等等通过设计和加工组装而成,只有当这些“因缘”全部聚合在一起时,才在瞬间出现了一个名为“马车”的东西,所以说是“缘起”所成。
通常人们会执着认为在一辆马车的使用周期内,确定存在着“这辆车”。但从缘起性空的角度来说,真实的场景是:
组装前,那还只是部件一二三四五……不存在“这辆车”。
组装后,在第一个刹那,由于各种缘起聚合形成了“新车”;第二个刹那,部分缘起变化,产生了“半新不旧车”;第三个刹那,变为“旧车”;然后变为“散架废旧车”。
并不存在“这辆车”。
马车被废弃后,会分解为部件六七八九十…….于是也不存在“这辆车”。
如果继续分拆到肉眼不可见的尘埃层面,你会发现车早就不见了,只剩下一个个生灭无常的“极微”粒子。
极微粒子如同跳动的琴弦,而万物只不过是琴弦弹奏出的音乐。
弦以不同频率震动,就让人们产生一种错觉——存在各种极微粒子,而这些并非实有的粒子就像是水中的泡沫,它们不断地产生,又不断地湮灭,在我们眼前呈现了五彩斑斓的世界,而这一切仅仅只是幻化的游戏。
空间和物质是“虚幻不实”的,时间也是一样,时间只是一种错觉。用佛教的话说,时间是妄想所成,本无自性。
时间的本质并非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是实有和延续的,否则一个人根本不可能预见未来的事情,也不会有那么多解释不了的灵异事件发生。
目前一些自然研究的观点,已经与佛教的宇宙观渐渐殊途同归。
普遍的观点是论我们是否观察,谁去观察,外部都真实存在着独立的“客观世界”,不以任何人的意志而转变。
但是佛教认为,诸法因缘生,观察者的业力也是其中一个条件(缘起),即每个众生眼中的世界可以是不同的,并不存在所谓“客观世界”。
例如,色盲看到的红色可能是灰色,疯子眼中的朋友脑袋就是个西瓜,狗觉得屎比其他什么都香。
人们“看”到的,只是集成了外界波动、眼睛、神经、业力、妄念等诸种“缘起”,最终在心中形成的一个影像而已。
只有当观察者及其观察方式确定之后,他眼中的景象才会确定。
佛教认为,众生在轮回之中不可避免会遭受各种痛苦,尤其是恶道的众生,其痛苦之深重是难以想象的。佛教认为通过修行可获得三个层次的解脱。
首先是终极解脱。
因为那些痛苦和问题并不是真的存在,而是在一些条件(缘起)满足下显现出来的一场梦,其本质是“性空”的,连所谓的“我”也并非实有。那么,只要通过深度禅定等手段把显现梦境的缘起切断,“苦”也就彻底消失了,从而得到解脱。
也就是说,佛教的解脱并不是解决了任何问题,而是最终发现原来根本没有问题,如同从梦中醒来,发现原来梦里的老虎根本不存在,梦里的我也不存在。所谓“开悟”,如是而已。
与很多宗教必须等到死后才能“升天”验证不同,理论上佛教的最高境界,现生就可以通过实践亲身证得。
其次是中级解脱。
佛教修行者都希望现生就获得究竟的空性成就,但毕竟每个人的根器不同,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未能实现,那么只好退而求其次——求生净土。
所谓净土是指在六道轮回之外,有一些更高级的生命居住的更高级的世界。
通过发愿、祈祷、念诵、禅修等修持方法,与这些高级世界、高级生命相感应,就可能在临终的时候去往这些净土,暂时离开“轮回大粪坑”,在这些环境好、寿命长的高级世界里进一步修行,朝着终极解脱的目标迈进。等修到一定程度,再重回“粪坑”救人。
宇宙中有很多净土,但最为出名的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据说是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主持的“快乐大本营”。
第三是低级层次的解脱。
如果连净土都不想去或去不了,那佛教还有最后一招:积善行德,在轮回里过点好日子吧,这就是所谓的人天善果。
其实谈不上是真正的成就。梦是没有醒来(开悟),但做个好梦总比噩梦强不是?
那么,这些修行上的成就能否验证呢?
很遗憾,虽然佛教理论本身不像某些宗教那么漏洞百出,可以说是比较圆融的,但理论终究只是理论,最终修行者如果和普通人没有任何区别,那虽然不能将佛教证伪,但也很难证真。
法师研究了佛教各层次成就后的特征,答案是:很难全面验证。
原因很简单,因为以修心为主,开悟的高僧“看山不是山”的空性境界基本无法直接验证,而往生净土或是天道的人死后也不会回来报告。
基本上只有修行的一些附带品可以直接验证,比如修行人显示的神通、瑞相等等。这就很多了。
“子不语怪力乱神”,其实法师个人对这些超自然现象没什么特别的执着,反而很喜欢禅宗祖师的话:“担水砍柴,皆是神通”。
见得多了,发现其中部分现象不但佛教有,其他宗教也有,至少是从事实层面部分验证了佛教说的修行成就可能是存在的。
佛教的理论和修行体系非常广大和复杂,不同教派之间观点也有一些差异。法师认为佛教的部分观点可以被事实验证,而其他观点则很难被证伪,其理论本身也没有明显的逻辑漏洞,甚至提供了很多观察事物的独特视角。
正说到兴处,栖霞寺的护寺法阵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鸣响。
这是,敌袭! 展开全部内容
陈履安和云轶奇在得知后也是大出意料之外,十分惊喜,亲自找到了树大师表示感谢,大师只说这是紫金钵盂带来的福缘。
口头道谢是远远不够的,如此厚意只能日后再报了。
树大师送了这样一份大礼,陈履安和云轶奇作为师门长辈,也不能吝啬了,正好大家需要稳固提升起来的修为,说好三天之后出发前往广济寺,于是在这段时间内分头指点弟子们修炼。
陈履安重点关注了华澜庭,他把华澜庭和风清隽叫到一起单独进行了指点。
云轶奇和风火伦作为华澜庭的授业师父,想起他在和黄奕的对战中面对的危险更是后怕不已,两人商量后,决定由云轶奇出材料、风火伦出力气,为华澜庭打造一件防身利器。
三天的时间一晃儿就过去了,出发前一天的晚上,万象门弟子按照佛道双修的陈履安的吩咐集中在了一起,继续聆听树大师讲授佛教有关的知识。
艺不压身,兼听则明,向活佛请教的机会并不是很多。
树大师今晚解答的是关于学佛的一些疑惑,他没有讲自己的体会,而是用了神域佛门中一位高僧大德宗翎法师开示众生时的内容。
这位宗翎法师曾是一位将军,同时佛学深湛,后来才遁入空门,年轻时曾有一句名言:
上马杀敌!下马学佛!
宗翎法师认为:学佛是一件很有逻辑的事情。
法师说人们礼佛的动机多种多样,有人听说信佛能治病,有人听说佛很厉害,可以保佑自己升官发财,有的在寺院感受到了久违的平安喜乐,有的说看了一句心灵鸡汤佛语很有感悟,还有的只是因为他想静静。
但是当人们的需求短期内没有满足,或是遇到其他心灵替代品,很多人就放弃了。
法师认为正确的动机,是建立在正确的逻辑和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基础之上的。
如果比较世俗中贪官污吏的三观和佛教的三观,会发现二者都很理性,逻辑过程的本质都是要“离苦得乐”。
唯一的不同,是它们所基于的世界观不同——佛教认为有轮回,而世俗之人认为没有。
每个人都可能是“贪官污吏”,因为人的欲望无限。
一个痛恨贪官的普通人,如果有一天也坐上同样的高位,面对同样的诱惑,大概率事件是他也会成为贪官。
有意思的是,贪污腐化常被犯事者归结于外在的制度,他们认为自己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向内求”,根源不在制度,在自身的世界观。
表面看,有些人不信佛或没有信仰是因为怕自由被限制,再往深处探究,是不相信有因果,觉得任性而为不会有“恶报”,持戒行善不会有“善报”。
法师在讲法时开玩笑说,每个人在被打昏失忆后都是智者,因为他们一醒来就会接连问出人生三大命题:我是谁?我在什么地方?我为什么会在这里?。
如果是大夫,三个问题的答案:你是胎儿;你在子宫里;因为避孕失败。
而法师的答案是:你是凡夫;你在轮回;因为业力。
如果不相信轮回的存在并决心出离,抄经只是练字,打坐只是静静,吃素只是减肥。
如果轮回因果不存在,宗翎法师说自己绝对率先退出佛教,坚决选择“做混蛋,爱生活”。
法师说佛教是宗教中最复杂的。经论浩如烟海不说,而且理论高深莫测。乍一接触,有种铺天盖地、无处下手的感觉,佛经都读不完,读完了也搞不明白,搞明白了也不知道怎么实修,实修了也没人能指导,不知道对错。
更心累的是,佛教理论的思辨性非常强,基本上每个观点都会自行提供两种以上的视角,说法可能有一二三四五,而且相互还不矛盾。
这其实不难理解。比如你做了一个吃苹果的梦,在梦中觉得苹果是真的,醒来又觉得苹果根本不存在,所以苹果“有”也对,没有是“空”也行,就看从哪个角度了。
再比如,什么是推动世界运行的根本力量?佛教认为是一个叫“业力”的东东。而业力在运行的时候遵从因果的法则。
简单地说,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碰到啥稀奇古怪的现象,一句“业力使然”,咣当就把你的嘴堵上了。
业力是一种自然规律,与某些宗教不同,佛陀不是造物主,也不认为自己是“万能”的,所以世间的苦难赖不到佛的头上。
佛教认为,宇宙中有无数的世界,但凡夫的世界大体可以划分为“六道”。一般众生死了,会根据业力投生到其中的某一道,只要还没修行到一定程度得到解脱,都会在“六道”之中来回转悠,即所谓“轮回”。
宗翎法师发现佛教认为大多数普通人由于“隔阴之迷”,是无法记起前世的,但还是有个别人由于特殊的业力能够记起前世。就好像大多数人无法记起三岁之前的事情,但还是有个别人能够记起。
他研究了大量案例,结论是轮回存在的几率远大于不存在。也就是说,佛教“轮回说”中的一部分内容有较大的几率可以被证真,而另外的部分并不能被证伪。
佛教最核心的理论之一就是“缘起性空”。
简单说就是:世间上没有能够不依附于其他条件独立存在的东西,也没有常住不变的东西,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所生,因此,一切事物的本性是空的。从物质到精神,从空间到时间,都是如此。
世俗观点认为:物质真实存在,时空都是实有的。物质独立存在,与人的认知无关。
而佛教与这两大世俗观点的立场完全不同。
... -->>p;一辆马车明明停在那里,佛说那是“空”的。
继续分析下去,发现马车由马、车厢、轱辘、车辕、座子等等通过设计和加工组装而成,只有当这些“因缘”全部聚合在一起时,才在瞬间出现了一个名为“马车”的东西,所以说是“缘起”所成。
通常人们会执着认为在一辆马车的使用周期内,确定存在着“这辆车”。但从缘起性空的角度来说,真实的场景是:
组装前,那还只是部件一二三四五……不存在“这辆车”。
组装后,在第一个刹那,由于各种缘起聚合形成了“新车”;第二个刹那,部分缘起变化,产生了“半新不旧车”;第三个刹那,变为“旧车”;然后变为“散架废旧车”。
并不存在“这辆车”。
马车被废弃后,会分解为部件六七八九十…….于是也不存在“这辆车”。
如果继续分拆到肉眼不可见的尘埃层面,你会发现车早就不见了,只剩下一个个生灭无常的“极微”粒子。
极微粒子如同跳动的琴弦,而万物只不过是琴弦弹奏出的音乐。
弦以不同频率震动,就让人们产生一种错觉——存在各种极微粒子,而这些并非实有的粒子就像是水中的泡沫,它们不断地产生,又不断地湮灭,在我们眼前呈现了五彩斑斓的世界,而这一切仅仅只是幻化的游戏。
空间和物质是“虚幻不实”的,时间也是一样,时间只是一种错觉。用佛教的话说,时间是妄想所成,本无自性。
时间的本质并非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是实有和延续的,否则一个人根本不可能预见未来的事情,也不会有那么多解释不了的灵异事件发生。
目前一些自然研究的观点,已经与佛教的宇宙观渐渐殊途同归。
普遍的观点是论我们是否观察,谁去观察,外部都真实存在着独立的“客观世界”,不以任何人的意志而转变。
但是佛教认为,诸法因缘生,观察者的业力也是其中一个条件(缘起),即每个众生眼中的世界可以是不同的,并不存在所谓“客观世界”。
例如,色盲看到的红色可能是灰色,疯子眼中的朋友脑袋就是个西瓜,狗觉得屎比其他什么都香。
人们“看”到的,只是集成了外界波动、眼睛、神经、业力、妄念等诸种“缘起”,最终在心中形成的一个影像而已。
只有当观察者及其观察方式确定之后,他眼中的景象才会确定。
佛教认为,众生在轮回之中不可避免会遭受各种痛苦,尤其是恶道的众生,其痛苦之深重是难以想象的。佛教认为通过修行可获得三个层次的解脱。
首先是终极解脱。
因为那些痛苦和问题并不是真的存在,而是在一些条件(缘起)满足下显现出来的一场梦,其本质是“性空”的,连所谓的“我”也并非实有。那么,只要通过深度禅定等手段把显现梦境的缘起切断,“苦”也就彻底消失了,从而得到解脱。
也就是说,佛教的解脱并不是解决了任何问题,而是最终发现原来根本没有问题,如同从梦中醒来,发现原来梦里的老虎根本不存在,梦里的我也不存在。所谓“开悟”,如是而已。
与很多宗教必须等到死后才能“升天”验证不同,理论上佛教的最高境界,现生就可以通过实践亲身证得。
其次是中级解脱。
佛教修行者都希望现生就获得究竟的空性成就,但毕竟每个人的根器不同,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未能实现,那么只好退而求其次——求生净土。
所谓净土是指在六道轮回之外,有一些更高级的生命居住的更高级的世界。
通过发愿、祈祷、念诵、禅修等修持方法,与这些高级世界、高级生命相感应,就可能在临终的时候去往这些净土,暂时离开“轮回大粪坑”,在这些环境好、寿命长的高级世界里进一步修行,朝着终极解脱的目标迈进。等修到一定程度,再重回“粪坑”救人。
宇宙中有很多净土,但最为出名的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据说是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主持的“快乐大本营”。
第三是低级层次的解脱。
如果连净土都不想去或去不了,那佛教还有最后一招:积善行德,在轮回里过点好日子吧,这就是所谓的人天善果。
其实谈不上是真正的成就。梦是没有醒来(开悟),但做个好梦总比噩梦强不是?
那么,这些修行上的成就能否验证呢?
很遗憾,虽然佛教理论本身不像某些宗教那么漏洞百出,可以说是比较圆融的,但理论终究只是理论,最终修行者如果和普通人没有任何区别,那虽然不能将佛教证伪,但也很难证真。
法师研究了佛教各层次成就后的特征,答案是:很难全面验证。
原因很简单,因为以修心为主,开悟的高僧“看山不是山”的空性境界基本无法直接验证,而往生净土或是天道的人死后也不会回来报告。
基本上只有修行的一些附带品可以直接验证,比如修行人显示的神通、瑞相等等。这就很多了。
“子不语怪力乱神”,其实法师个人对这些超自然现象没什么特别的执着,反而很喜欢禅宗祖师的话:“担水砍柴,皆是神通”。
见得多了,发现其中部分现象不但佛教有,其他宗教也有,至少是从事实层面部分验证了佛教说的修行成就可能是存在的。
佛教的理论和修行体系非常广大和复杂,不同教派之间观点也有一些差异。法师认为佛教的部分观点可以被事实验证,而其他观点则很难被证伪,其理论本身也没有明显的逻辑漏洞,甚至提供了很多观察事物的独特视角。
正说到兴处,栖霞寺的护寺法阵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鸣响。
这是,敌袭!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