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军垦农场
霍维华在听到皇家统计局所公布出来各地的卫所数据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卫所注定是要保不住了。
其中问题最大的不仅仅是人员流失,而是在侧面程度上,卫所制度正在占用大明大量的资源,而并没有发挥其作用。
可能会有疑惑,卫所制度当初不是在建立时候号称,不花一分钱,养活百万兵吗?
为什么还要说他会占用大量资源呢?
就算糜烂,就算不堪一用,可朝廷不是也没有花钱吗?
但占据大量土地的军户卫所再也无法为朝廷创造任何价值,当然这就不得不说到卫所制度为什么会崩坏?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还是钱。
洪武年间,大明强盛无比,永乐年间,大明更加强盛。
那时候的大明卫所可是外人羡慕不来的好差事,首先卫所中的军户是世代要为大明贡献力量的,也就是说这就是一份可以世代延续下去的差事。
并且种地不纳税,也不需要服徭役,朝廷每年还有额外的补助,虽然不多但也可以让军户的日子过得不错。
可后来就变了。
军户不仅仅要遭受卫所长官的欺凌,霸占属于自己的土地,让那些卫所的军官彻底成为了变相的地主。
军户也就成为了卫所军官的家奴,而且产出的粮食首先要给卫所长官一部分,还要承担朝廷打仗需要的军粮,还要纳税,还要应对官员的额外贪污。
国家的补贴没有了不说,自己还得生活啊..
在这种情况下,军户都活不下去了,你还说他不能转籍,要他家世世代代都为大明继续服务,可在这些军户眼里。
这已经不是吃皇粮,种皇家的地的问题了。
这是要给朝廷陪葬啊。
于是纷纷化作鸟兽散,就是拼着被抓到的风险,都不可能再干下去了。
卫所制度至此,逐渐开始崩坏,崩溃。
逐渐演变成为大明一支很模糊的地方武装力量,说他存在,的确存在,可真的到你需要用它的时候,坑不死你才怪。
朱由检迫切的想要解决目前的这种尴尬局面。
可在其他大臣们看来,这里面的问题可就多了去了,更何况其实卫所糜烂最严重的不是其他时候,正是前朝天启。
要知道万历一朝虽然已经开始朝廷放宽对于各地地方卫所的掌控。
但总的来说还不算迫害的太过严重,可天启却并非如此,短短数年便使得各地卫所纷纷在此期间陷入崩溃。
更有甚者,军户逃亡后纷纷进了大山当了土匪,也是如今大明匪患的一大诱因。
这些手持较好装备,还具有一定战斗能力,甚至还有点侦察和反侦察的军户纷纷落草为寇,使得大部分的州县省府地方根本没有能力剿匪。
“朕在想,应当如何解决如今大明沉积已久的卫所弊病,同时还能够尽可能的发挥剩余价值,于是在经过多方会晤之后...朕... -->>后...朕决定从即日起,大明卫所制度彻底废除,全部改制为军垦农场。”
而就在此言一出当时,霍维华便重重的跪在地上,大呼:“皇上,皇上,万万不可如此大规模的裁撤卫所啊!此举定会动摇我朝根基!”
而霍维华更是顶着朱由检满脸不悦,开口继续说道:“皇上,裁撤各个地方卫所,甚至如陛下您所言改制都没有任何问题,但边关是万万不可改制啊!”
其实霍维华说的还是有几分道理的,卫所尽管在大明境内多有糜烂,但类似于山西卫所一般,也在如今为守卫边关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如果短时间瞬间使得如今正在北方边关上进行守备的卫所一夜之间下岗,这在霍维华看来无异于一场灾难的爆发。
一旦安置不好,或者操作上面出现一点问题。
这些卫所兵可不是善茬,尤其是驻守边关的这些军户,那可真的是在战场血泪拼杀出来的狠人,一旦冒犯了朝廷制度。
一旦趁机就反水了呢?
边关大开,守备糜烂,大明的北大门一旦敞开,蒙古人可不是绵羊...
而且此举无疑是在给皇太极大开后门,如果一旦建奴借此机会绕道破关,霍维华觉得自己到时候就算是有一百个头都不够朱由检砍的。
毕竟一旦边关出事,说破大天都是他这个兵部尚书不作为。
然而朱由检却是丝毫没有要和霍维华商量的意思,但朱由检的心里也清楚,这件事就如同霍维华所言一样。
一旦处理不好,带给大明的就是在这刚刚起步的萌芽阶段。
又一次的沉重一击,于是朱由检还是开口说道:“改制之事绝无商量,但朕并非对此没有防备和考虑,边关的问题一时半会朕并不会在现有的基础上大刀阔斧的大作改动,就算是要全面改制,也是逐步推进的。”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而这句话一说,霍维华如临大赦一般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这可引得朱由检有些笑意:“怎么,你担心朕是个油盐不进,一意孤行的独裁昏君吗?”
霍维华重新行礼后说道:“臣并未如此担心,反而是对陛下十分感激,卫所之事如今已经成为兵部,乃至大明的拖累和恶疾,这一点是所有人都有目共睹的。”
“皇上如今能够下定决心,不惜花费如此沉重的代价对卫所进行改制,无疑是给臣,给兵部,给如今的大明帮了大忙...”
朱由检笑着点了点头。
说道:“在朕的构想之中,未来的朝廷卫所,将不能够如同之前一般是松散、分布在各地的零散军事机构,这样无论到什么时候都注定会出现问题的。”
“所以朕觉得将卫所改制为军垦农场,是如今所必须面临的改革,首先第一点就是要让卫所兵放下手上的刀剑,重新拿起锄头,为自己,为国家,为朕做好农耕事务,而在改制期间的一切开支,都将由大明皇家银行承担。”
“未来开垦出的大片良田,将成为朕的底气,大明的底气,只有百姓吃饱肚子了,再去谈论其他的改革和建设才有意义,不然..大明永远都无法说什么中兴!” 展开全部内容
其中问题最大的不仅仅是人员流失,而是在侧面程度上,卫所制度正在占用大明大量的资源,而并没有发挥其作用。
可能会有疑惑,卫所制度当初不是在建立时候号称,不花一分钱,养活百万兵吗?
为什么还要说他会占用大量资源呢?
就算糜烂,就算不堪一用,可朝廷不是也没有花钱吗?
但占据大量土地的军户卫所再也无法为朝廷创造任何价值,当然这就不得不说到卫所制度为什么会崩坏?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还是钱。
洪武年间,大明强盛无比,永乐年间,大明更加强盛。
那时候的大明卫所可是外人羡慕不来的好差事,首先卫所中的军户是世代要为大明贡献力量的,也就是说这就是一份可以世代延续下去的差事。
并且种地不纳税,也不需要服徭役,朝廷每年还有额外的补助,虽然不多但也可以让军户的日子过得不错。
可后来就变了。
军户不仅仅要遭受卫所长官的欺凌,霸占属于自己的土地,让那些卫所的军官彻底成为了变相的地主。
军户也就成为了卫所军官的家奴,而且产出的粮食首先要给卫所长官一部分,还要承担朝廷打仗需要的军粮,还要纳税,还要应对官员的额外贪污。
国家的补贴没有了不说,自己还得生活啊..
在这种情况下,军户都活不下去了,你还说他不能转籍,要他家世世代代都为大明继续服务,可在这些军户眼里。
这已经不是吃皇粮,种皇家的地的问题了。
这是要给朝廷陪葬啊。
于是纷纷化作鸟兽散,就是拼着被抓到的风险,都不可能再干下去了。
卫所制度至此,逐渐开始崩坏,崩溃。
逐渐演变成为大明一支很模糊的地方武装力量,说他存在,的确存在,可真的到你需要用它的时候,坑不死你才怪。
朱由检迫切的想要解决目前的这种尴尬局面。
可在其他大臣们看来,这里面的问题可就多了去了,更何况其实卫所糜烂最严重的不是其他时候,正是前朝天启。
要知道万历一朝虽然已经开始朝廷放宽对于各地地方卫所的掌控。
但总的来说还不算迫害的太过严重,可天启却并非如此,短短数年便使得各地卫所纷纷在此期间陷入崩溃。
更有甚者,军户逃亡后纷纷进了大山当了土匪,也是如今大明匪患的一大诱因。
这些手持较好装备,还具有一定战斗能力,甚至还有点侦察和反侦察的军户纷纷落草为寇,使得大部分的州县省府地方根本没有能力剿匪。
“朕在想,应当如何解决如今大明沉积已久的卫所弊病,同时还能够尽可能的发挥剩余价值,于是在经过多方会晤之后...朕... -->>后...朕决定从即日起,大明卫所制度彻底废除,全部改制为军垦农场。”
而就在此言一出当时,霍维华便重重的跪在地上,大呼:“皇上,皇上,万万不可如此大规模的裁撤卫所啊!此举定会动摇我朝根基!”
而霍维华更是顶着朱由检满脸不悦,开口继续说道:“皇上,裁撤各个地方卫所,甚至如陛下您所言改制都没有任何问题,但边关是万万不可改制啊!”
其实霍维华说的还是有几分道理的,卫所尽管在大明境内多有糜烂,但类似于山西卫所一般,也在如今为守卫边关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如果短时间瞬间使得如今正在北方边关上进行守备的卫所一夜之间下岗,这在霍维华看来无异于一场灾难的爆发。
一旦安置不好,或者操作上面出现一点问题。
这些卫所兵可不是善茬,尤其是驻守边关的这些军户,那可真的是在战场血泪拼杀出来的狠人,一旦冒犯了朝廷制度。
一旦趁机就反水了呢?
边关大开,守备糜烂,大明的北大门一旦敞开,蒙古人可不是绵羊...
而且此举无疑是在给皇太极大开后门,如果一旦建奴借此机会绕道破关,霍维华觉得自己到时候就算是有一百个头都不够朱由检砍的。
毕竟一旦边关出事,说破大天都是他这个兵部尚书不作为。
然而朱由检却是丝毫没有要和霍维华商量的意思,但朱由检的心里也清楚,这件事就如同霍维华所言一样。
一旦处理不好,带给大明的就是在这刚刚起步的萌芽阶段。
又一次的沉重一击,于是朱由检还是开口说道:“改制之事绝无商量,但朕并非对此没有防备和考虑,边关的问题一时半会朕并不会在现有的基础上大刀阔斧的大作改动,就算是要全面改制,也是逐步推进的。”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而这句话一说,霍维华如临大赦一般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这可引得朱由检有些笑意:“怎么,你担心朕是个油盐不进,一意孤行的独裁昏君吗?”
霍维华重新行礼后说道:“臣并未如此担心,反而是对陛下十分感激,卫所之事如今已经成为兵部,乃至大明的拖累和恶疾,这一点是所有人都有目共睹的。”
“皇上如今能够下定决心,不惜花费如此沉重的代价对卫所进行改制,无疑是给臣,给兵部,给如今的大明帮了大忙...”
朱由检笑着点了点头。
说道:“在朕的构想之中,未来的朝廷卫所,将不能够如同之前一般是松散、分布在各地的零散军事机构,这样无论到什么时候都注定会出现问题的。”
“所以朕觉得将卫所改制为军垦农场,是如今所必须面临的改革,首先第一点就是要让卫所兵放下手上的刀剑,重新拿起锄头,为自己,为国家,为朕做好农耕事务,而在改制期间的一切开支,都将由大明皇家银行承担。”
“未来开垦出的大片良田,将成为朕的底气,大明的底气,只有百姓吃饱肚子了,再去谈论其他的改革和建设才有意义,不然..大明永远都无法说什么中兴!”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