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大兴土木
苏翎初返镇江堡头一天召集的商议,一直持续到午夜过后,尤其是那些护卫们,直到深夜还被不断地派往各处寻人。苏翎几人似乎毫无倦意,在那些护卫们看来,是个个神采奕奕,处于某种不为人知的兴奋之中。
第二日,镇江堡外依然源源不断地涌来迁移的百姓,大批骡马、驮队被人引导着到指定地点卸货,而那些搭建木棚的士卒民夫依旧没有停止工作,而粮食的发放也仍然持续着,丝毫见不到慌乱的情景,眼前这一切,让那些后来的人略感心安,这倒不像是逃难,而的的确确是迁居。
午时过后,场面上开始有了变化。
最先是祝浩带着数千士卒开始搭乘镇江水师以及胡德昌船队的船只过江,往对岸的义州集结。然后是镇江堡中走出上百人的队伍,这些人抬着不少简易的座椅,开始在人群之中散开,两两一组。不多时,几付贴在木板上的告示,开始在人群中游走。手执木牌的人还边走边叫,令想要种地的百姓往某处登记名册,而另有人则高叫着经商者某处备案,至于工匠们,也有数十人给予按行业记录姓名、家眷几人等等事宜。
这些人分别是胡德昌等人与胡显成派出的人手,最初步的行动算是开始了。
那些务农的百姓,被每百户编成一组,然后便有人随即将其带离镇江堡,向四周散去,在一日的路程之内安置。这些百姓均被告知会给予粮食分配,只要到了目的地,便有专人处置。其实只要等人员安置好了地点,这人手都不必愁,各家各户都有壮劳力等待分派事情,再说,又是为自家办事,哪儿能不尽心?是故住房、土地的划分等等。只需一人带领即可。好在这些百姓大多自家携有铁锅等等较轻的家什,只要有个遮风避雨之处,便能安顿下来。当然建房还要花些时间,可在管事的带领下,以数百人一起干事,自是比自家独自单干要快上许多。那些被分派到仅靠村屯的,更是得到村子里原有百姓的帮助,这不论是否自愿。自有人前来发布命令。
那些商人倒是最为简单,登记名册之后,便被命每家出一管事的人等候一处。大约也是每百人左右,便有人前来问话,凡是有胡德昌需要的人,便立即被派往镇江堡内。
工匠们一贯是听侯招呼地,处置办法也是类似,一些有些身份。或是名气的工匠,也被招往镇江堡内一所院子里,等候有人前来问话。
这些不过是胡德昌与赵毅成等凑集人手的序曲,很快,很多人便得到一定的指派。当然,好处便是在日后的安置中。给予优先考虑。
第三日,镇江新城的扩展便开始了。因苏翎异想天开地想出了先建房后修筑城墙的怪主意,所以这新城,便在紧挨着旧城墙处开始延伸。就在紧邻鸭绿江边,几名骑兵托着长长的绳索,划出好大一片地方,随即有上百名临时招募地人开始沿着绳索挖出一条浅浅的沟渠。然后又在数丈宽的另一面。也做好一条标记。这样,总共画出六大片土地。其中每一块,都要比镇江堡原来的宽广。
其中一块紧挨着江边的。被划为作坊区,又被分为两块,一块是工匠们的居住地,一块则是作坊地址。这块是沿着江边一直延伸的,可以没有尽头的扩展,算是为以后留下余地。所有地工匠都被带到这一区域,在几队民夫的帮助下来时搭建建议棚屋,等能暂时住下所有的工匠家人之后,再开始修建正式的居所。
此时胡德昌已经告知所有地商人。想购买镇江堡另一侧专门划出地大户居所地土地地。开始缴纳银子。划定其范围。这种价格几乎算是白送。当然。面积也很大。足足比辽阳城内原居所要大上一倍。但价格还不到一成。这个价格标准也不知道胡德昌是怎么定地。反正也不知道那些迁移来此地人家到底带了多少银子。总之这一块属于大户人家居住地地方。足够其建起深宅大院。
同时。另两块被划为一般百姓居所地土地。被按一定大小划分成块。分与那些拿不出多少银子地百姓。当然也不是白分。但允许拖欠。这个屋基当然要小上很多。但大小一样。别无差别。
剩下两片。是未来地商铺、酒肆区域。眼下还只能空着。当然若是其中有商人看得远地。也可以随时预定。这会儿当然价格便宜。若是等到大部分房屋都起建了。胡德昌自然会将价格加上去。这中间地分寸。苏翎也无法得知。任由胡德昌等人去办就是。
&... -->> 划分了区域。这剩下地百姓们便有了聚集处。很多已经得到地基地百姓。干脆就住在自己地地块上。先搭建其临时住所。再想办法修建屋舍。这两天。所有地百姓部分贫富。大致都是如此。只不过那些巨富们从人既多。带着行李家什也多。自然准备得要比一般百姓齐全。
此时家中没有余粮地。都可以到指定地地点领取三日地口粮。至于柴薪一类地。也按每数十户为一组。每家出一人。集体收集柴薪。供组内各家使用。当然大户们不必担心。仆从们都不必招呼。自去砍伐。不过。在人群中不断游弋地骑兵们。一边解决各种争端。一边警告这些砍取柴薪者。不得砍伐能用来修建房屋地树木。
此时。已不断有来自朝鲜以及宽甸一带地驮队运送大批地粮食前来救济。若是加上镇江堡本身存储地粮草。支撑两月还是够地。
祝浩带着数千士卒越过鸭绿江之后,便依苏翎的吩咐,面见姜弘立,之后由无可奈何的姜弘立带领,开始划出苏翎向朝鲜“借”到的土地。朝鲜国王自然做缩头状,既不说不同意,也不说可以。反正祝浩只管去做就可。在姜弘立的劝说下,祝浩倒是没有采取过于激烈的手段,算是连抢带买,不出一日便已到手不小的土地,旋即,第一批大明百姓开始渡江,到这块土地上定居。
随后,祝浩还拿出银子买下农具,粮食,耕牛等等,甚至有些连房屋都一并买下。有姜弘立的暗示,那些有多处家产以及居所的朝鲜大户们,不得不忍痛割爱,将家产半卖半送地交给祝浩。当然,对于这种人,祝浩还算客气,并允诺可以自由往来镇江堡与义州之间,做什么生意则随便。这中间便又产生一些朝鲜商人的灵感,不待胡德昌派出的商队出发,已经开始有商船往来于鸭绿江两岸,甚至,有些渔民、一般朝鲜百姓,都拿出自己可以出售的食物、用品,往镇江堡江畔的市场售卖。而自此,镇江堡市场是极其兴隆,包括买饼子的小贩,都能赚上数倍的铜钱。
要说明的是,苏翎已经一小队骑兵在市场处驻守,张贴榜文,严禁高价售卖食物、器皿,否则重则斩首,轻则用不许往镇江一带经商。这条禁令,至少眼下看来颇为有效,这位苏将军,那可是威名远扬之人,谁敢去触碰虎威不成?
因修建房屋需要大量的木材,那些闻风而动的商人,开始主动向镇江堡奔来,仅朝鲜境内的木材商人,便有数十人之多。由此还带动了朝鲜境内的铁匠、木匠等等,连钉子这类必须之物,在苏翎的工匠作坊还没影子的时候,就已经在市场上可以见到。随后,金州一带以及宽甸、甚至远自千山堡一带的百姓,也开始带着各自商品向镇江堡聚集。
当然,最初这些商人的生意并不好,但等到所有人都已能够有一片遮风避雨的地方之后,正式的修建便开始了。大批的木匠、铁匠以及壮劳力被雇佣,先有苏翎出银子,修建工匠们聚集的那一区域,购买大批的木材、铁钉、绳索以及各种工具,然后,那些大户们也开始拿出银子,招募人手,修建自己的住宅。至于一般的百姓,则暂时还只能用力气换些养家银子,他们的住所,还要登上一阵子,苏翎才会予以安排。当然,这是人手问题,随着大兴土木的延长,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镇江堡来,人们都知道这里有银子可赚,且还可以买到各式各样的家用品,尤其是朝鲜那边的百姓,因此时鸭绿江已经处于开放状态,自己随意进入镇江堡的大明境内,寻一份工养家糊口。此时苏翎便再次招募一队,动手修建平民们的房屋。
平民百姓的房子暂时免费修筑,但每一户住进去的人,都将偿还这些费用,只是苏翎将期限定的很长。不仅如此,苏翎还发出榜文,令这些住进房子的人家,尽管各展所长,开店铺或是小酒肆一类的,一律暂免全部费用,只等万事都办妥了,再行收取税银。
这些工程将持续很长时间,不过渡过最初的杂乱之后,尤其是划分区域以后,便逐渐进入按部就班状态。那些区域之间预留出的宽敞的大道上,入夜不停地往来着各式各样的商队驮队,大车、骡马连绵不断。此时,距离苏翎返回时,还不到半月,这数万人的百姓,已经进入所希望的状态中。
这让苏翎将一颗悬着的心放下,转而面对麾下的官兵们,而此时,辽阳的袁应泰,将朝廷的嘉奖快马送至,苏翎将得到什么呢?对朝廷寄予的希望,是否能得到满足?尤其最为需要的粮饷、器械。而就在同一天,李永芳在安静不少日子之后,再一次向苏翎展示其应有的能力。 展开全部内容
第二日,镇江堡外依然源源不断地涌来迁移的百姓,大批骡马、驮队被人引导着到指定地点卸货,而那些搭建木棚的士卒民夫依旧没有停止工作,而粮食的发放也仍然持续着,丝毫见不到慌乱的情景,眼前这一切,让那些后来的人略感心安,这倒不像是逃难,而的的确确是迁居。
午时过后,场面上开始有了变化。
最先是祝浩带着数千士卒开始搭乘镇江水师以及胡德昌船队的船只过江,往对岸的义州集结。然后是镇江堡中走出上百人的队伍,这些人抬着不少简易的座椅,开始在人群之中散开,两两一组。不多时,几付贴在木板上的告示,开始在人群中游走。手执木牌的人还边走边叫,令想要种地的百姓往某处登记名册,而另有人则高叫着经商者某处备案,至于工匠们,也有数十人给予按行业记录姓名、家眷几人等等事宜。
这些人分别是胡德昌等人与胡显成派出的人手,最初步的行动算是开始了。
那些务农的百姓,被每百户编成一组,然后便有人随即将其带离镇江堡,向四周散去,在一日的路程之内安置。这些百姓均被告知会给予粮食分配,只要到了目的地,便有专人处置。其实只要等人员安置好了地点,这人手都不必愁,各家各户都有壮劳力等待分派事情,再说,又是为自家办事,哪儿能不尽心?是故住房、土地的划分等等。只需一人带领即可。好在这些百姓大多自家携有铁锅等等较轻的家什,只要有个遮风避雨之处,便能安顿下来。当然建房还要花些时间,可在管事的带领下,以数百人一起干事,自是比自家独自单干要快上许多。那些被分派到仅靠村屯的,更是得到村子里原有百姓的帮助,这不论是否自愿。自有人前来发布命令。
那些商人倒是最为简单,登记名册之后,便被命每家出一管事的人等候一处。大约也是每百人左右,便有人前来问话,凡是有胡德昌需要的人,便立即被派往镇江堡内。
工匠们一贯是听侯招呼地,处置办法也是类似,一些有些身份。或是名气的工匠,也被招往镇江堡内一所院子里,等候有人前来问话。
这些不过是胡德昌与赵毅成等凑集人手的序曲,很快,很多人便得到一定的指派。当然,好处便是在日后的安置中。给予优先考虑。
第三日,镇江新城的扩展便开始了。因苏翎异想天开地想出了先建房后修筑城墙的怪主意,所以这新城,便在紧挨着旧城墙处开始延伸。就在紧邻鸭绿江边,几名骑兵托着长长的绳索,划出好大一片地方,随即有上百名临时招募地人开始沿着绳索挖出一条浅浅的沟渠。然后又在数丈宽的另一面。也做好一条标记。这样,总共画出六大片土地。其中每一块,都要比镇江堡原来的宽广。
其中一块紧挨着江边的。被划为作坊区,又被分为两块,一块是工匠们的居住地,一块则是作坊地址。这块是沿着江边一直延伸的,可以没有尽头的扩展,算是为以后留下余地。所有地工匠都被带到这一区域,在几队民夫的帮助下来时搭建建议棚屋,等能暂时住下所有的工匠家人之后,再开始修建正式的居所。
此时胡德昌已经告知所有地商人。想购买镇江堡另一侧专门划出地大户居所地土地地。开始缴纳银子。划定其范围。这种价格几乎算是白送。当然。面积也很大。足足比辽阳城内原居所要大上一倍。但价格还不到一成。这个价格标准也不知道胡德昌是怎么定地。反正也不知道那些迁移来此地人家到底带了多少银子。总之这一块属于大户人家居住地地方。足够其建起深宅大院。
同时。另两块被划为一般百姓居所地土地。被按一定大小划分成块。分与那些拿不出多少银子地百姓。当然也不是白分。但允许拖欠。这个屋基当然要小上很多。但大小一样。别无差别。
剩下两片。是未来地商铺、酒肆区域。眼下还只能空着。当然若是其中有商人看得远地。也可以随时预定。这会儿当然价格便宜。若是等到大部分房屋都起建了。胡德昌自然会将价格加上去。这中间地分寸。苏翎也无法得知。任由胡德昌等人去办就是。
&... -->> 划分了区域。这剩下地百姓们便有了聚集处。很多已经得到地基地百姓。干脆就住在自己地地块上。先搭建其临时住所。再想办法修建屋舍。这两天。所有地百姓部分贫富。大致都是如此。只不过那些巨富们从人既多。带着行李家什也多。自然准备得要比一般百姓齐全。
此时家中没有余粮地。都可以到指定地地点领取三日地口粮。至于柴薪一类地。也按每数十户为一组。每家出一人。集体收集柴薪。供组内各家使用。当然大户们不必担心。仆从们都不必招呼。自去砍伐。不过。在人群中不断游弋地骑兵们。一边解决各种争端。一边警告这些砍取柴薪者。不得砍伐能用来修建房屋地树木。
此时。已不断有来自朝鲜以及宽甸一带地驮队运送大批地粮食前来救济。若是加上镇江堡本身存储地粮草。支撑两月还是够地。
祝浩带着数千士卒越过鸭绿江之后,便依苏翎的吩咐,面见姜弘立,之后由无可奈何的姜弘立带领,开始划出苏翎向朝鲜“借”到的土地。朝鲜国王自然做缩头状,既不说不同意,也不说可以。反正祝浩只管去做就可。在姜弘立的劝说下,祝浩倒是没有采取过于激烈的手段,算是连抢带买,不出一日便已到手不小的土地,旋即,第一批大明百姓开始渡江,到这块土地上定居。
随后,祝浩还拿出银子买下农具,粮食,耕牛等等,甚至有些连房屋都一并买下。有姜弘立的暗示,那些有多处家产以及居所的朝鲜大户们,不得不忍痛割爱,将家产半卖半送地交给祝浩。当然,对于这种人,祝浩还算客气,并允诺可以自由往来镇江堡与义州之间,做什么生意则随便。这中间便又产生一些朝鲜商人的灵感,不待胡德昌派出的商队出发,已经开始有商船往来于鸭绿江两岸,甚至,有些渔民、一般朝鲜百姓,都拿出自己可以出售的食物、用品,往镇江堡江畔的市场售卖。而自此,镇江堡市场是极其兴隆,包括买饼子的小贩,都能赚上数倍的铜钱。
要说明的是,苏翎已经一小队骑兵在市场处驻守,张贴榜文,严禁高价售卖食物、器皿,否则重则斩首,轻则用不许往镇江一带经商。这条禁令,至少眼下看来颇为有效,这位苏将军,那可是威名远扬之人,谁敢去触碰虎威不成?
因修建房屋需要大量的木材,那些闻风而动的商人,开始主动向镇江堡奔来,仅朝鲜境内的木材商人,便有数十人之多。由此还带动了朝鲜境内的铁匠、木匠等等,连钉子这类必须之物,在苏翎的工匠作坊还没影子的时候,就已经在市场上可以见到。随后,金州一带以及宽甸、甚至远自千山堡一带的百姓,也开始带着各自商品向镇江堡聚集。
当然,最初这些商人的生意并不好,但等到所有人都已能够有一片遮风避雨的地方之后,正式的修建便开始了。大批的木匠、铁匠以及壮劳力被雇佣,先有苏翎出银子,修建工匠们聚集的那一区域,购买大批的木材、铁钉、绳索以及各种工具,然后,那些大户们也开始拿出银子,招募人手,修建自己的住宅。至于一般的百姓,则暂时还只能用力气换些养家银子,他们的住所,还要登上一阵子,苏翎才会予以安排。当然,这是人手问题,随着大兴土木的延长,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镇江堡来,人们都知道这里有银子可赚,且还可以买到各式各样的家用品,尤其是朝鲜那边的百姓,因此时鸭绿江已经处于开放状态,自己随意进入镇江堡的大明境内,寻一份工养家糊口。此时苏翎便再次招募一队,动手修建平民们的房屋。
平民百姓的房子暂时免费修筑,但每一户住进去的人,都将偿还这些费用,只是苏翎将期限定的很长。不仅如此,苏翎还发出榜文,令这些住进房子的人家,尽管各展所长,开店铺或是小酒肆一类的,一律暂免全部费用,只等万事都办妥了,再行收取税银。
这些工程将持续很长时间,不过渡过最初的杂乱之后,尤其是划分区域以后,便逐渐进入按部就班状态。那些区域之间预留出的宽敞的大道上,入夜不停地往来着各式各样的商队驮队,大车、骡马连绵不断。此时,距离苏翎返回时,还不到半月,这数万人的百姓,已经进入所希望的状态中。
这让苏翎将一颗悬着的心放下,转而面对麾下的官兵们,而此时,辽阳的袁应泰,将朝廷的嘉奖快马送至,苏翎将得到什么呢?对朝廷寄予的希望,是否能得到满足?尤其最为需要的粮饷、器械。而就在同一天,李永芳在安静不少日子之后,再一次向苏翎展示其应有的能力。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