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曾国藩被杀了头
国民党大佬吴稚晖1920年在长沙做“市民演讲”时,这样归纳湖南的特产:“你们湖南,只有两大出产,第一,是兵;第二,是革命党。”不管是兵,还是革命党,都需要一往无前的精神,用梁启超的话说,则是“湖南人的特色,遂是在这个‘蛮’字头上”“为主义所在,什么都可以牺牲的特点”这种性格在中国传统文化性格背景之中,显得格外突出:“中国人素来以中庸调和为美德,而湖南蛮子却不然。”(奋斗的湖南人,1922)

具体到清末民初这一段,则1925年长沙大公报一篇文章说得最透实:“猛进是其长,而躁进则其短;倔强是其长,而偏激则其短。敢为天下先而自己复立脚不定。譬如清末迄今,倡革命者湖南人最猛(黄兴),而反革命者湖南人亦不弱(黄忠浩以身殉);倡帝制者湖南人为首(杨度),而推翻帝制者亦湖南人为首(蔡锷)。”

这篇文章发表时,民国已经开张了十四年。黄兴、蔡锷,都变了伟人铜像,杨度搞了筹安会,学禅学佛了一大圈,此时已加入中国国民党,尚未加入中国共产党。只有黄忠浩这个辛亥年就被杀了头的“反革命者”居然还能被湖南人记得,倒也算一个异数。

黄忠浩是湖南黔阳人,出身是“优贡生”秀才里的尖子,后来捐了个内阁中书的小官,便“主沅州讲席”说明学问不坏。他以书生起家,却转而带兵,因此自许为曾国藩第二。历任湘抚如赵尔巽、陈宝箴,都很赏识他。甲午中日战争前,黄忠浩调入湖北,张之洞对他也相当赞许,虽然没有打过洋人,但扫荡各地乱民,屡建功劳,治军讲究“不扰民,不怕死,勤操练,戒轻浮”人称其军为“忠字旗”确实有几分曾国藩时代湘军的风采。

黄忠浩一直做到广西右江镇总兵,又署四川提督。告老还乡后,以绅士身份,办湖南省教育会,有听过他演说的人称,黄忠浩主张“图富强以抗敌,兴教育以新民”以及修治洞庭、振兴农业,在湖南讲新学的人群中,颇有名望。

而且,黄忠浩还是湖南矿业界的领袖,他在沅州开金矿“是为湘有矿务之始”办教育的同时,又兼任湖南矿务总局中路总办。保路运动兴起,他也是反对铁路国有政策的一员。学术、军事、教育、实业,晚清诸重要领域,黄忠浩样样皆能,这样的人,放眼湖南,大概也没有几个吧。

如果没有武昌事变,黄忠浩也许会就在长沙一直讲新政,办教育,兴实业。即使大清覆灭,他也许会当遗老,也许不会,但多半不会被当做湖南的头号反革命写进史册。

武昌之乱,起于新军。以两湖地理之近,唇齿相依,当然唇亡齿寒。而且大把的湖南人在武汉闹着革命,不用脑子都知道他们一定会派人潜回湖南,鼓噪新军,制造第二个武昌,再反过来支援湖北。

巡抚余诚格一收到武昌的消息,立即谋划如何防范新军。然而湖南新军镇统萧良臣是北方人,部下不太服从他。既然余巡抚的几位前任都相信黄忠浩,那么,让他来当巡防队统领吧!

余诚格让黄忠浩统军,并非只是看中他谙熟军事,更重要的原因,是黄忠浩为长沙知名的绅衿。湖南绅权之重,天下知名,宣统二年的抢米风潮,便是由于绅衿集体囤粮禁运起端。起用黄忠浩,便于与长沙士绅沟通,只要这些绅衿们不插手革命,单凭新军和会党,余诚格有信心弹压得住。

黄忠浩本来已经计划当年去日本游历,如今被余诚格强留下来统领巡防队。他确实很能帮余诚格的忙,打算把新军打散,分配到湘西等地,让地方武装牵制他们,再调精悍著称的“镇筸兵”来过长沙。长沙绅衿也很买黄忠浩的帐。湖南也有保路运动,绅衿们也想改变官民对立的现状,不过他们期待的自然是和平的改良式革命。湖南谘议局议长、与谭嗣同、陈三立并称“湖湘三公子”的谭延闿公开发表谈话称:“文明革命与草窃互异,当与巨家世族,军政长官同心协力而后可!”巨家世族,他自己就是,军政长官是谁?黄忠浩也。绅衿们请黄“宣布革命, ,自任都督,以维桑梓”新军中也有劝进者,声称可以推举黄为援鄂总司令。

据说黄忠浩对于众绅衿革命的提议,也并非全不动心。他派出一名亲信往汉口前线打听战事消息,有人说,如果民军能占领武胜关,扼住南北交会要道,说明清廷大势已去,那他也不妨采纳“众绅推挽之意”实行革命。

然后武昌事变四天过去了,黄忠浩得到汉口电报,称清军大举南下,武胜关安然无恙。于是他改变了暧昧的姿态,忽然以“曾文正公”自居,他的幕僚也自称“左文襄公”这是要替大清守住湖南这片要冲,预备当中兴名将了,即使不成功,也要为清廷尽忠。

但也有人说,黄忠浩从来没有动摇过,连谭延闿亲自去暗示他,他的回答也是“军事无可为,固早知之,业受任矣,固不能惜死,以负夙心”后来有人作传,说黄“服膺旧说,甘效愚忠”就是指的这一点。

至于黄忠浩为什么被杀,又有另外一种说法。据称谘议局已经内定推举黄忠浩为湖南光复后的新都督。可是,当谘议局、巡防军、新军、会党几方代表开会时,巡防军一名代表徐鸿斌突然提出“杀统领黄忠浩为交换条件,否则巡防队即不加入”谘议局方面只好勉强答应。

谭延闿相信这个说法。他后来回忆说,黄忠浩治军甚严,而且非常自信。有一次谭延闿到黄府拜访,黄忠浩大谈治军严整,士卒绝不敢有二心。说着话,指着阶下一名随从:“这个人的哥哥就是被我杀的,大人看他还不老老实实跟着我吗?”谭延闿劝他多加小心,黄忠浩反而笑谭“书生哉”

被黄忠浩指着的这名随从,就是巡防军代表徐鸿斌。

10月22日,长沙新军攻破抚台衙门,发现余诚格换了便服,正准备逃跑。谘议局推举出的两位绅士黄翼球、常治当即上前劝说:“今日之事,宪台还不知道吗?我们特来恭请宪台到军政府去办事。”余诚格惊问:“军政府在哪里?”黄翼球说:“在谘议局。”余诚格很犹疑,道:“这又怎么对得皇上起呢?”常治冷笑一声:“什么皇上!是一个这样长的小孩子,他晓得什么!”说着用手比了比一尺左右的长度。

接着黄翼球与常治力劝余诚格出来主持大局,还以黎元洪为例说服他。余诚格总是推三阻四,末了说:“此事太重大了,各位请坐,休息休息,等我到里面和家父商量商量。”两位绅士及随同新军居然也就放余巡抚进去内堂。当然,余诚格立即从抚台衙门左侧的一个缺口逃了出去,逃到了湘江中的日本军舰上。(湖南反正追记)

当同盟会的焦达峰等人进入抚台衙门时,巡防队的士兵不仅不阻拦,反而举枪行礼。他们走到后门,发现有人穿着补服,骑马仓皇而出,这时有巡防队士兵故意高喊:“我们统领来了!”顿时一群新军、会党一拥而上,将之刺于马下。那人大叫:“我不是黄忠浩!我不是黄忠浩!”哪里有人听他,一径推到天心阁的城楼上斩首。

在绑缚推搡的过程中,就有人用拳击黄,有人打黄的耳光,还有人用刺刀在黄身上乱刺。这些根本不认识黄忠浩的士兵,何来那么大的仇恨?是公仇还是私怨?不得而知。黄忠浩被绑送到城楼上,已经只剩了半条命,再被砍下头颅,悬在城门上示众。

后来为黄忠浩作过传的湘潭人罗飞钧,听说黄被杀的消息,特意赶到城墙下去看。不想碰见了一个老头子,在那里望着城楼上的首级哭哩。问他是谁,答说是黄忠浩当年在广西带兵的部下。罗飞钧听老头子讲,黄总兵在广西,从不贪一文军饷,不收一文贿赂,打仗冲锋在前,万死不辞,可以说军人中的典范。

湖南军政府当天的布告里,有“兵不血刃,商民交欢”之语。这可以算是事实,光复当日,整个长沙才死了四个人,都是清廷不肯投降的官吏。黄忠浩是其中位置最高者,其实他与余诚格一样,本可以不死而走。造化如此,从可能的湖南都督到悬于城楼的头颅,黄忠浩证明了湖南人的倔强。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