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 荀彧的震撼(下)
荀彧也是聪明人,他虽然对韩武吃着食物出来见自己的行为不太满意,但也知道自己现在对于韩武来说就是一个草民。韩武不重视自己,自然有不重视自己的理由。更何况是自己不愿意当晋国臣子在先,荀彧自然也认为人家没必要对自己太过于尊重。

“荀令君,这是汉朝的食盒,汉朝的俸禄。里面是我准备的一些酱骨头,还请笑纳。本太子虽然贵为晋国太子,但平时和百姓一样,都是普通人。荀令君可不要太过于在意,本太子并非是不尊重令君。”韩武简单解释一番,其实他吃着酱骨头来见荀彧也是为了立威,目的就是告诉荀彧,他韩武有没有一个荀令君并不重要。

荀彧对韩武很感激,毕竟人家特意准备大汉样式的食盒,就是在尊重自己立誓为汉臣的定位。

“太子殿下果然亲民,草民荀彧谢过太子殿下。草民曾经身为汉臣,自然也是百姓的父母官。只是草民身体日渐衰弱,不能应晋国朝廷的征辟了。草民此行前来就是为了特意向太子殿下辞别,返回颍川养老,开设学堂培养人才。”荀彧原本只是为了辞别而来,但是看到韩武对自己很尊重,他决定从侧面帮助韩武一把。

韩武露出微笑,其实在他眼中,荀彧本身的价值其实并不大,毕竟韩武已经有了荀攸、曾国藩、田丰这样的重臣。而荀彧的价值在于他的名声,此人是颍川荀氏的领袖级别人物。

颍川荀氏更是士族领袖,韩武需要一个能够帮自己镇压住士族领袖的人物。

荀彧,自然是第一人选。

士族不能重用,这会影响朝廷的运行,但也不能一棒子打死。现在的晋国虽然有源源不断的寒门学子注入朝廷之中,但他们也需要一些政客敌人——士族!

只有寒门子弟和士族之间不但争斗,韩武才能够更好地把握住这些人才。让他们斗,都到头破血流,才能因为太子殿下和大王的一点点恩惠而感恩戴德。

韩武微微一笑,将手中的酱骨头放到一旁的桌子上,从侍女那里接过来布匹擦干净油渍。

“哦?荀令君既然有意教导学子,倒不如去本太子刚刚设立的许都学府如何?当初本太子在邺城设立了冀州学院,现如今迁都许昌,也刚刚建立了许都学府。令君知道本太子对寒门学子和士族子弟的态度,因此应该可以胜任许都学府主管一职。许都学府主管不吃晋国俸禄,吃的是士族学子们的学费,令君认为如何?”韩武向荀彧抛出橄榄枝。

虽说荀彧这不算是为自己卖命,但他教导出来的学生倒是可以成为朝堂的助力。

“草民……草民荀彧,不敢推辞,即日起就去许都学府教导学生。”荀彧自然不愿意碌碌而为后半生,韩武为他规划的职务正好满足他的要求。

韩武很是满意,摆摆手让荀彧将食盒带走,自己转身会后院继续配妻子孩子。

荀彧是大才之人,虽然不能为己所用,但韩武也不能能就这样浪费了。

刚刚绕过屏风,韩武就看到闺女韩月在偷听,而且若有所思。

“傻姑娘,能听得懂?刚刚那个人是荀彧,听说过吗?”韩武捏了一下闺女的脸蛋,带着她回后院。

韩月若有所思,想了片刻后,回答道:“当初在田畴那里读书的时候,听田畴说过荀彧是士族楷模,文人的标杆。不过女儿认为父亲之所以如此重视荀彧,是以内他的身份。同时颍川荀氏的人,父亲看中的并非是此人的个人才华。”

“若是将父亲比喻为百姓之中的男子,那荀彧就是女子。一个男子娶一个女子,不仅仅看中品德,有时候也会看中嫁妆。荀彧就是如此,他虽然不愿意当父亲的臣子,但只要他在许都学府,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寒门学子慕名而来。”韩月聪慧,这么小的年纪就说得头头是道。

韩武满意地点头,叹了一口气,笑道:“月儿如果不是女孩子,而是男孩子,为父就更加欣慰了。如果你是男孩,为父一定将位置让你来继承。只可惜虎儿那傻小子没你聪明,但是有一颗赤子之心。”

回到后院,韩武继续和妻妾孩子们一起吃饭,毕竟生活也需要放松。

荀攸的府邸

荀攸在门口等候着叔叔回来,看到叔叔提着一个食盒,他松了一口气。叔叔既然愿意从荷香别院带食盒回来,就表示他愿意成为晋国臣子了。

“叔叔,这太子殿下爱才,叔叔定然可以大有作为。”荀攸旁敲侧击,询问叔叔具体情况。

荀彧摇了摇头,解释道:“太子殿下是一个聪明人,即便是曹公也有所不及。我没有答应太子殿下成为晋国臣子,而是答允了去建设许都学府。为寒门学子谋求一个安稳的读书环境,这是我后半辈子能做的事情了。”

听到叔叔竟然是答允了太子殿下去管理许都学府,荀攸一叹气,马上就觉得这也不错。最起码比起来叔叔执意返回颍川,要好得多。

若是荀彧执意返回颍川,荀攸保证他都无法离开许都的控制范围。即便是太子殿下愿意放了荀彧,田丰、曾国藩等人也绝对不会纵容。

谁也不敢保证荀彧离开许都之后会不会去汉中,田丰等人身为晋国大臣,自然要做一个太子殿下不忍心做的事情。

“好了,这是太子殿下送给我的食物,咱们一起吃了吧。晋国果然是富庶,像这样的酱骨头,就算是秦国王室也吃不到。红薯、玉米、土豆、每家每户的年猪……这晋国之富庶,还真是难以想象。”荀彧感慨万千,他一辈子追求让百姓安康,竟然在晋国管辖区域已经达成了。

只不过这里不再是大汉领土,晋国的百姓也早就忘记了什么是汉室朝廷。

荀攸知道叔叔会很感慨,他也感慨于这些年,中原的变化之大。从太子殿下发展商业,再到修筑晋国官道,这一切都太有先见之明了。(未完待续)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