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宋应星
从王毅思的口中,朱由检听到了一个他十分熟悉不过的名字。

顿时便是心中一喜。

连忙说道:“朕准了!”

江西南昌府。

早年中举的宋应星不同于其他举人一般,中举后便第一时间出仕为官,而是依旧待在家中或是走在田间地头。

只不过,其实他没能当官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

不会来事。

可以说每一次南昌府衙门缺人都在第一时间想到了他,但每一次都会在最后关头被划掉他的名字。

只因为这家伙真的是对于当官一点追求都没有,若是别的举人听到自己有能出仕为官的机会,哪个不是早早的就跑来疏通关系,打点门路。

反观宋应星。

则是老老实实的在家中等通知..

这等通知,天知道得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够轮的到他,但对此事。

宋应星也不恼怒,也不埋怨。

整天都将自己关在家里研究新学..

朝廷刚一开始推广新学,宋应星便一改往日对于八股文章的唾弃,第一时间报名了县里的新学班。

成为了年龄最大的一个学生,毕竟作为普及启蒙的班级里,大部分还都是学生士子或孩童居多。

可就在所有人以为。

宋应星学习新学,是想要通过新式科举,继续入朝为官的时候..

他却是在书店之中,买了很多关于新学的书籍后重新回到了家中。

从此继续过上了闭门不出的生活。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人恐怕这辈子也没有当官机会的时候!

来自京师的小太监摇摇晃晃的坐上了前往江西的马车,开始为这位历史上为大明科技挥下浓墨重彩一笔的猛人!

送上来自朱由检的召见。

...

“呼!再过一会,这铁犁就能修好了,到时候用这样的新铁犁种地的话,效率能快不少呢!又方便,又省力!”

随手抹掉了脖颈上的汗珠,宋应星将手中经过自己改造的铁犁交还给了村上的一位农夫。

农夫咧着牙,黑黝黝的皮肤上同样满是汗珠,冲着宋应星说道:“你可真是个怪老爷,好好的举人不当,非要下到这村子里来。”

随意的摆了摆手。

“害!莫说了,大水刚退,你快去忙活吧,不然今年可就真的是颗粒无收了!”

农夫点了点头,便走了。

看着院门外角落里的半篮鸡蛋,宋应星也是无奈一笑,起身拿起放到了伙房内。

尽管刚刚受了灾,家家户户也都损失惨重,可自从朝廷对江西的援助如同雨后春笋一般不断涌现。

百姓们倒也不太着急了。

都纷纷重新拿起农具,再一次投身到田亩之中。

“再看会书吧..这数学当真是神奇!”

重新翻开书的宋应星没有注意到的是,山脚下一辆跌跌撞撞的马车正不断的靠近。

“慢!慢一点,好家伙,这是要把咱家晃散架了嘛!”

京师到江西,整整近一个月的时间,旨意终于才到了宋应星的家门口。

可到了江西,到了南昌,还是找不到人。

... -->>打探了许久才知道这人来到了村子里,外人都说是在闭关学习呢...

“圣旨到!宋应星速来接旨!”

院外的一道尖锐声音,彻底打断了宋应星继续学习下去的念头。

只见其有些疑惑的同时却也是快步向外走去。

以为是南昌府终于注意到了他,差他去某个地方补缺,他却不知道的是...

南昌府补缺,怎么可能用得到圣旨。

“后进举人宋应星..恭迎圣旨!”

行着不算标准的礼,宋应星看着眼前的这小太监心中满是疑惑:“原来..这就是太监啊!”

是不是真的..没有...咳咳咳!

顾不上多想,小太监就已经开始宣读起了手中的圣旨,明黄色的圣旨刚一打开。

宋应星的小院外,就围满了前来看热闹的村民。

只不过在圣旨开始宣读的一瞬间,就纷纷跪在地上。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江西举人宋应星,即日起赶至京师大明皇家工业总局赴任!钦此!’”

话虽简短,内容却很重要。

宋应星此刻正是如此,颤颤巍巍的接过小太监手中的圣旨,高呼:“叩谢皇恩!”

还未等宋应星再开口。

小太监就连声说道:“好了..宋大人,收拾收拾东西就随着咱家回京师吧..”

听到这话。

当即就是一愣神的宋应星说道:“这..我这还有不少事情要做呢..能否迟上一些日子。”

忍不住扶额的小太监说道:“你随着咱家上了京师,还不是要什么有什么..何必在意这些东西,若是有家眷可一并带入京师,咱家再找南昌府要一辆马车就是了。”

此时,院外的村民也纷纷开口说道。

“宋举人,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啊!皇上亲自召你赴京师,你还不快走!”

“哎!要改口了,今后可是工业总局的宋大人,宋大人!你要不把东西带上,先去京师再说啊!”

宋应星见状。

也是知道自己的确没有留下来的必要了,王命不可违,更何况是皇上亲自下旨要他去京师呢..

略加思索后,便起身和小太监说了一番。

进了房内收拢东西。

过了一会,从房内出来的宋应星对着那小太监说道:“我家中还有家眷,也可一并前往京师?”

“这自然是可以的,咱家刚才不就说过了。”

点了点头,宋应星便手持着打包好的行囊出了院门,临走时不禁慨叹道..

“这又是哪个大人看中我宋应星了啊!”

..

而在京师,大规模建设冶钢高炉的任务已经传达了下来。

第一批建设的重点区域,便是距离京师不远的唐山,作为如今大明铁矿石主要的产地。

可以说是具有着得天独厚的冶钢厂建设条件。

为了尽快的达成钢铁产量不断攀升的目标,朱由检还在系统之中兑换了一本后世的《炼钢工人速成教材》用来培养大明第一批系统性的炼钢工人。

这本书内涵盖的内容很多,就连王毅思都为此感到啧啧称奇,不禁夸赞道。

“有了这本书..大明的钢铁产业注定将会蒸蒸日上!”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